新闻列表
发布时间: 2022-11-19
耳鸣让都市白领心烦不已2007-10-19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专家称,耳鸣可因多种疾病产生,要及时诊治。不好的生活习惯会加重其症状,提醒年轻人多加注意。

        耳鸣已成疑难杂症

        刘丽是外企的一位员工,由于酷爱跳舞,一周内最少有三天时间到至少80分贝的舞场劲舞3个小时以上。长此以往,她不幸患上了耳鸣,双耳鸣响不止。一开始她还没在意,以为这是去舞厅噪音过大而造成的正常反应,过两天就好了,因此她舞厅还是照去不误。但没想到,此时已让自己烦心的耳鸣声从最初很低的嗡嗡声发展到如马达启动时的剧烈噪声。每当夜深人静,别人都已进入香甜梦中,她却辗转难眠,因为巨大的耳鸣声已“吵”得她心烦意乱。由于夜不能寐,睡眠质量极差,也导致她第二天工作状态极度下滑,她也多次因工作上的失误受到领导的批评。可以说自从患上耳鸣后,不仅让她舍弃了自己最大的爱好,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和工作。

        对于刘丽的情况,专家特别指出,耳鸣一般分四级,这位外企的年轻女士一开始仅是轻度耳鸣,初期症状是间歇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出现轻微耳鸣。到后来由于不注意,发展到中度耳鸣,它的主要症状是持续耳鸣,在嘈杂环境中仍感受到耳鸣。最后由于持续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中,她的耳鸣已发展成重度耳鸣,它的症状就是持续耳鸣,严重影响听力、情绪、睡眠、工作和社交活动。如果还不引起注意,那么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极重度耳鸣,它的主要症状是长期持续耳鸣,难以忍受耳鸣带来的极度痛苦。到那时,由于耳鸣痛苦难以忍受,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耳鸣现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治疗耳鸣的方法。目前一般治疗耳鸣的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便是让耳鸣患者借助器械进行噪声掩蔽治疗。如耳鸣掩蔽器、助听器、特制磁带和光盘以及小收音机、电视等。总体上来讲还是不错的,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耳鸣的程度。

        耳鸣成因很复杂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

        耳鸣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几乎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导致耳鸣症状出现。也许可能仅由于一小片耵聍(俗称耳屎)接触到鼓膜而引起耳鸣,但也可能是由于一个位于听神经的肿瘤而导致。其他如耳硬化症(一种发生于中耳听小骨的疾病)、耳毒性药物中毒、噪声等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另外,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加重耳鸣症状。比如夜里长期喝咖啡、饮酒、抽烟等。

        另据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 耳鸣的噪音来源于大脑内部。据有关专家介绍,他们让14名耳鸣患者坐在能产生磁场的机器下方,利用外加磁场对他们左脑的某一特定皮层进行“钝化”刺激,即利用磁场阻碍这一部分脑器官的正常工作。

        科学家发现,在实验过程中有8名耳鸣患者的耳内噪音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科学家因此相信,他们所进行刺激实验的特定大脑皮层正是耳内噪音的来源。这证实了耳内噪音并非产生于耳内。但实验中同时还发现,有一名耳鸣患者的耳内噪音反而增强,科学家猜测,这表明他们所发现的特定左脑皮层并非是导致耳内噪音的惟一来源。科学家期望通过这一发现开发出治疗耳鸣的新疗法。

        耳鸣并不是病患者的专有,正常人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有耳鸣现象发生,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生理性耳鸣。比如用手捂住耳朵、或者侧卧位耳朵接触枕头时,就能听到耳朵里嗡嗡响声。一松手或一翻身,耳鸣就没有了。再比如,当我们走进一间密封很好的隔音室或消音室内,几乎每个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耳内都会感到有嗡嗡声。这种生理性耳鸣是由于去除或隔绝外界噪声后,耳内或耳旁组织的血流声或组织本身产生的声音被听到。生理性耳鸣一般在听阈以下,正常情况下听不到,而且持续时间短。

        专家向广大白领人士呼吁 学会放松自己,不要让不是病的病成为你的心病。

        相关链接

        容易引发耳鸣的疾病

        一、耳咽管功能不佳 包括了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或鼻咽腺样体肥大,使得耳咽管开口堵塞,造成中耳与外界压力不平衡,当然坐飞机或上山下山造成气压变化过快,耳咽管来不及平衡内外压力差都有可能造成耳鸣、耳塞等。

        二、鼻咽癌 常见的问题是会造成耳咽管阻塞,进而造成单侧耳之积水、耳鸣、耳闷感,故不得不注意。

        三、噪音伤害 这包含了短暂的大能量噪音,及长期高分贝之噪音伤及内耳,造成了高频率耳鸣。去迪斯科、Pub、KTV或靶场射击等即属前者;而长期工作于机场、工厂的工人是属于后者。

        四、听神经瘤 这类病人会因单侧耳鸣前来求诊,听力检查可能呈现两侧不对称之感音性听障,有时严重会压迫到面神经造成面神经麻痹之现象。身为耳鼻喉科医师应对此病提高警觉方不致误诊。

作者 钱伟  编辑 刘书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