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压缩性骨折
发布时间: 2022-11-19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即称骨折。不同类型的骨折,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骨折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 裂缝骨折、骨膜下骨折、青枝骨折、撕裂骨折、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片碎成三块以上者,称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凹陷性骨折、压缩性骨折。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患的脊柱损伤之一,由于骨折多数比较稳定,可用保守治疗。临床治疗主要是卧硬板床制动,在受伤背部垫软垫,腰背后伸。为促使伤病恢复,患病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开展康复锻炼。

一般在伤后3个月以内,属于愈合期,患者以卧床锻炼为主。康复锻炼应尽早开始,伤后1―2天即可进行,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恢复脊椎的稳定性。腰背部肌肉训练可采用“五点支撑法”,即患者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和双足撑起身体,腰部向上挺,尽力腾空后伸;患者也可取俯卧位,上肢伸直后伸、头胸后仰、挺腹,或下肢伸直后伸,体质好的患者也可上、下肢同时后伸,呈一弧形。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骨骼的愈合期,要避免脊柱前屈,不宜过早直立负重,以免加重骨折椎体的变形,影响骨折的愈合。

患者在进行腰部锻炼的同时,应注意四肢各关节的活动,以预防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和骨骼脱钙。下肢各关节有节律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患者还应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以维持正常的肺功能。常用的方法有深呼吸、缩唇呼吸(如吹口哨样)等。

伤后3个月进入恢复期。患者应继续加强腰背肌力练习,防止后遗腰痛。同时做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患者可骑坐在体操凳上将脊柱向各方向弯曲,防止髓关节代替腰部活动。增强背肌的训练可与适当的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配合进行。

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MRI诊断的优点及不足

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的原因多见于骨质疏松症,也可见于外伤、结核、血管瘤等。而恶性压缩性骨折的原因多见于椎体转移瘤,也可是椎体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普通X线平片、ECT骨扫描及CT已成为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规技术手段,然而在诊断及鉴别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时常不够准确。近年来,MRI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椎体压缩性骨折,根据压缩椎体的信号及形态学改变,已经建立了一套较可靠的MRI诊断标准,用于鉴别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本文目的是要复习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在MRI上的表现特征,并探讨磁共振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优点及不足。

1、恶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信号改变有 压缩椎体信号在T1WI(自旋回波序列)上多呈弥漫性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压脂相(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或T2WI压脂)上呈高信号,这种信号改变可以是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扫描(Gd-DTPA)可见病灶有不均匀的异常强化[1,2]。有时也可见椎体内有局灶性不规则的低信号病灶,有正常骨髓信号存在,这可能是椎体中只有部分骨髓被异常组织代替,但较少见。邻近未压缩的椎体及附件受侵犯时也可出现相似的信号变化,椎间隙正常。

一般认为,MRI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