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多在腹部手术,外伤后1~3天发病,发病时间短者可仅数小时,有时甚至在外伤后10~14天发病,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如诊治不及时,病死率达20%~73%,而新生儿脐炎伴发前腹壁坏死性筋膜炎者,病死率可高达93.8%,发生于腹后壁(腹膜后)者也常常致死。

1.局部表现 继发于手术和外伤者,伤口及其周围出现疼痛,充血,水肿,继而出现皮肤青紫,坏死,伴切口或伤口有恶臭脓液流出或咖啡色渗液;无手术,外伤史者,早期病变部位可仅表现为突发疼痛,局部红肿,触痛并可扪及软组织硬块(结),常误诊为蜂窝织炎,随着营养血管栓塞以及组织内的氧耗竭,皮肤迅速出现苍白,继之为紫黑色坏死,皮肤表面常出现大小不一散在性血泡,可逐渐融合并破溃,表皮脱落,破溃后即露出黑色真皮层;皮下组织和浅深筋膜进行性广泛性坏死液化,皮肤漂浮其上,局部穿刺可抽出恶臭脓性液体并混有气体,这一过程通常在感染症状出现36h~4天后发生。

组织坏疽前,病变部位异常疼痛,随着皮肤与筋膜间的穿支血管栓塞及神经坏死,患处皮肤疼痛减轻并出现感觉缺失或无痛觉。

坏死性筋膜炎的局部临床表现与病原菌的种类相关,如肠杆菌,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是产气,故触诊可有捻发音,此时常需与气性坏疽鉴别;金色葡萄球菌感染扩展相对缓慢,脓液稠厚,有“局限趋势”;A组链球菌脓液稀薄,呈血性,扩展相对迅速,水肿明显;类杆菌脓液有恶臭气味等。

2.全身表现 由于大量毒素,细菌或脓栓进入血液,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毒血症,脓毒血症等感染,全身中毒表现严重。

(1)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1℃。

(2)烦躁不安,谵妄,神志淡漠。

(3)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尿少等中毒性休克表现。

(4)严重者可有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表现。

早期坏死性筋膜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诊断较困难,临床应提高警惕,加强观察,综合分析。

1.病史 根据本病的诱发因素,重点询问近期创伤史和患病史。

(1)创伤史:主要了解近期有否腹部手术史,腹壁,腹股沟区或邻近区域有无创伤,刺伤,虫咬伤等。

(2)患病史:注意是否患有糖尿病(隐性),动脉硬化症,肥胖或疖肿等;近期是否接受放疗,化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2.临床特征

(1)局部:切口(创口)疼痛加剧,邻近区域红肿热痛,进展迅速,有咖啡色渗液或恶臭脓液流出;周围皮肤出现紫红或坏死,患处可触及捻发感。

(2)全身:伴有寒战,高热,烦躁不安,谵妄或神志淡漠,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中毒表现。

(3)用药效果:联合应用足量抗生素,症状不见好转,应高度怀疑本病可能。

3.血象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并出现中毒颗粒。

4.细菌培养 对怀疑为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取其水泡渗液或皮肤病变区穿刺液涂片行革兰染色涂片和细菌培养,如有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则诊断明确,如果厌氧菌培养阴性,应排除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标本取样保存欠妥等因素。

5.影像学检查 显示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水肿增厚;软组织积气,局部积液积脓,并沿筋膜面分布,或位于皮下脂肪,肌肉之间或沿肌肉分布;对比剂外渗以及肌肉受累后的特征等。

6.组织活检 快速冰冻切片显示有炎性反应和动静脉血栓形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