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精气神别被躁郁症偷走
发布时间: 2022-11-19

春季小心抑郁缠身

现在京城的气候虽说不是春意盎然,但万物也开始复苏,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春天是温和的,但因为天气由寒到暖的转变,却也成为了一些精神障碍的高发季节。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这儿经常会碰到一些躁郁症病人,比如精神分裂症等”,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孙春云副主任医师表示,春节过后心理科每年都会迎来病人的“高峰期”,而近几年的春季,躁郁症的患者比较多见,他们大多是先出现躁狂症的表现,两周之后随即转入抑郁阶段。

发病特点

春季发作

躁郁症患者占一半

据有关资料显示,春季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季节,通常约有1/3到1/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初次发作是在这个季节。而近几年来,躁狂、躁郁等症也有约一半(44.88%~58.82%)的发作是在春季。

调查显示有阳性家族史的情感障碍,发作在春夏季较为集中(66.6%),主要是因为由于患者对光照的敏感性,进而触发精神分裂症、躁狂、躁郁等的发病机制。

原因分析

内因

生发之季脑细胞过度活跃

“从寒冷的冬季转变为温暖的春季,气温变化急骤,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生化状态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进而诱发精神障碍的发生。同时,春季脑细胞的分泌旺盛,产生的分泌物不均衡可引起精神障碍。”孙春云医生表示。

在春季,光照时间开始延长,光照强度加大,脑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情绪和性腺功能相对活跃,可导致躁狂发作几率增高。

另外,空气电离度的变化也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这是因为日照时间长,电离度高,反之则电离度低。春夏季空气的电离程度高,易产生高浓度的阳离子,阳离子作用于机体,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体内单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神经递质增加,而单胺类神经递质被认为与情感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该类物质的增加可能诱发躁狂或精神分裂症。#page#

 

春季小心抑郁缠身

外因

出现纠结抵抗挫折能力差

“春季出现躁郁症、抑郁症的患者,大多是在春节期间,甚至是春节前,多多少少都与外界刺激有关”,孙春云医生表示,矛盾产生之后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过争吵的同事之间如果没有和解,其中的一方一直耿耿于怀,春节过后开始上班后,很容易产生躁郁症。

此外,一些人在春节期间老有亲朋相聚,特别是在同学聚会上难免出现攀比,有的人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事事不如意。

“有的病人在诉说自己的想法时说,在去参加聚会之前,一方面觉得自己混得不好,害怕跟那些功成名就的同学见面;另一方面又想抛开世俗,毕竟小时候一块玩大的,见一见老同学”,孙春云医生表示,他们心中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持续一个月或几个月,既没有想开,也未被时间消磨掉,最后成了他们心底里的一块心病,他们大多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差。

另外,天气也可以影响药物代谢。有人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氯氮平血药浓度,与其它季节相比,春季时氯氮平血药浓度最低。氯氮平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其血药浓度降低可能使其达不到治疗作用,从而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症状表现

先兴奋后失落


转换只需数周

“躁郁症其实是躁狂和抑郁的合并”,孙春云医生说,病人大多先出现躁狂的表现,精神旺盛、睡不着觉、计划多、做事虎头蛇尾、主动、爱交朋友等等。

这种兴奋的状态持续两三周后,他的情绪会急转直下,进入抑郁阶段。表现为爱失眠、没有精力,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消瘦等等。

一句话提醒

春季是诱发或加重精神障碍病情的季节,所以提示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春季最好不要减药,同时,一旦出现征兆,应及时就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