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2/11/19 22:30:00 ('互联网')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几乎总是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感染,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糖尿病酸中毒,低血钾,洋地黄中毒,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心导管检查过程中,冠状动脉造影中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均可累及房室交接区阻滞,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炎症,变性,坏死等,导致交接区的自律性增加而发生NPJT,少数患者发病原因不明,部分患者为正常人。

王思让,黄大显(1982)根据临床心电图特点将NPJT分为两大类,这两类的发病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如下所述:

1.不合并房室脱节的NPJT 患者年龄为8~66岁,约38.1%见于正常人,有的是由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选择性抑制所致,其他大多发现于慢性而情况稳定的心脏病,以冠心病最多见(占22.2%),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纠正型大血管异位等),少数为周身性疾病患者,出现NPJT时,多为一过性,通常只由一次心电图记录到,复查时即消失,其原因为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尿毒症等,其中尤其以心率在60~69次/min者居多,此类型的NPJT是一种较为良性的心律失常。

2.合并房室脱节(房室分离)的NPJT 患者年龄为7~71岁,绝大多数(97.2%)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全身疾病者,约2.8%为正常人,其中多数出现于急性心脏损害或洋地黄过量患者,临床病因(以出现概率从大到小为顺序)有:心脏内手术,洋地黄过量,风湿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炎,肺囊炎,尿毒症,急性胃肠炎等,除少数出现于慢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冠心病者),NPJT可以持续较久或不定期出现外,均系短暂性,数小时,数天内消失,合并房室脱节者又可分为下列四类,其病因也不尽相同。

(1)单纯性房室脱节者:大多有心脏或周身疾病,如患者直视手术后,风湿热,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嗜铬细胞瘤患者高血压危象发作时等,NPJT多为一过性,数小时或数天内消失。

(2)房室脱节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多有心脏疾患,以洋地黄过量最多见,其次为心内手术后,风湿热,心肌病及急性心肌梗死,肺心病等。

(3)窦房结及交接区交替控制心房与心室多有心脏受损表现:以冠心病,心肌病多见。

(4)双重交接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

(二)发病机制

NPJT是异位起搏点发生在房室交接区,在病理状态下,引起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超过窦房结的水平而引起的,常在窦性心律稍减慢时,以加速的交接区逸搏开始,当窦性心跳加快时,可暂停或终止NPJT,此外,窦房结与交接区起搏点周围均缺乏传入性保护机制,任何一方频率过快时便可侵入对方,引起对方起搏点节律重整。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