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假膜性小肠结肠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老年人假膜性小肠结肠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假膜性小肠结肠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大部分(超过60%)的患者为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常有某些基础病变存在,如肠梗阻,炎症性肠病,胃肠手术后以及各种危重病人,并有短期内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史,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发热,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各种并发症。

1.腹泻:假膜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均有腹泻,多为水样,量多,(>1L/d),严重者可随水样泻排出大小不等的假膜,最大可长达10余厘米,少数病情严重患者大便可为糊状,黏液状以及脓血样便。

2.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耻区,疼痛性质为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患者腹部一般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偶有腹膜刺激征。

3.发热:中等度或高热多见,同时伴有头昏,乏力等毒血症症状。

4.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严重腹泻导致大量水盐丢失,若不及时加以补充,即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凡病情危重,手术后,老年慢性病患者,尤其是接受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突然发生腹泻,腹痛者,均要考虑假膜性小肠结肠炎,如大便为水样便,并伴有发热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最终确诊有赖于病原学和组织学检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