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芽生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皮炎芽生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原发性肺皮炎芽生菌病 吸入孢子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后形成肉芽肿,均可表现为化脓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在肺巨噬细胞内可见芽生菌酵母细胞,有肺炎实质性浸润,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2.皮肤型皮炎芽生菌病 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颜面,手,腕,下肢或皮肤黏膜交界区如口,咽,舌等处,也可位于非暴露部位,数周至数月后发展成溃疡性疣状肉芽肿,边缘高起1~3cm,界限清楚,结有紫色痂,常误诊为基底细胞癌,但边缘常有微脓肿,溃疡纤维化后形成瘢痕,溃疡中央活检常查不到菌而在活动边缘才可查到。

3.播散性皮炎芽生菌病 多数从肺,少数从其他部位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脑等部位,消化道则很少累及,脊椎,肋骨,胫骨和股骨常累及,表现为骨髓炎,骨膜炎甚至化脓性关节炎,有疼痛和功能障碍,脑脓肿和脑膜炎,肝脾化脓性肉芽肿及前列腺炎等也常有发生。

对来自流行区的患者,尤其是用抗结核治疗无效者,就要结合真菌检查和肺部检查等帮助确诊,对其他50%的肺外型患者,尤其是慢性皮肤肉芽肿,可结合病理及真菌检查,帮助确诊。

真菌学检查:

1.直接镜检 取痰,脓液,骨髓,血,脑脊液,胸腔积液,尿,活检或尸体组织标本进行直接检查,以10%KOH涂片可见圆形,双壁,直径8~18µm的单芽孢子,芽颈较粗,孢子呈圆形,盐水涂片可见长出单芽的孢子,但应与新生隐球菌,副球孢子菌,杜波组织胞浆菌等相鉴别。

2.真菌培养 在沙堡琼脂上室温培养,开始为酵母样薄膜生长,随后在中央出现细刺丝样菌丝,逐渐增多,形成中心环,日久乳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斜面,背面呈淡棕色,镜检可见许多圆形或梨形4~5µm直径大的小分生孢子,直接从菌丝或分生孢子柄上长出,在陈旧培养中可见间生厚壁孢子,如转种到血琼脂上,封口,37℃时可变为酵母样菌落,双相型真菌在37℃培养时,新生隐球菌,副球孢子菌和杜波组织胞浆菌与本菌的最大区别是酵母细胞出芽,芽颈均较本菌为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