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2-11-19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大多为首次感染结核杆菌,而且对结核杆菌具有高度敏感性,一旦感染此病,结核病灶周围常有广泛的炎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并会反复出现疱疹性结膜炎,全身淋巴结肿大,这在成人结核病中是没有的。  

若在孩子的颈部、颌下摸到孤立或成串肿大的淋巴结,特别是家庭中有开放性肺结核病人,且孩子又没有接种过卡介苗时,更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治疗。  

另外要做足以下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小儿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小儿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化疗 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小儿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用于化学预防药物主要为异烟肼,剂量为10mg/(kg?d),疗程6~9个月。父母新患肺结核家中之6岁以下儿童和患结核病产妇所娩出的新生儿,不管结素试验结果如何,均应给予异烟肼治疗,剂量同上。用药3个月后再做结素试验,若呈阳性,则持续用异烟肼到9个月;若结素试验阴性。   

抗HIV阳性儿童有结核接触史者不管结素试验结果如何均应接受异烟肼治疗12个月。  

儿童接触之结核病人若系抗异烟肼株,则化疗药物应改为利福平,15mg/(kgd),6~9个月;若系耐异烟肼又耐利福平株,则建议给吡嗪酰胺加氧氟沙星6~9个月,或吡嗪酰胺加乙胺丁醇6~9个月。  

儿童应加强身体锻炼,科学营养,有助于强壮身体、提高免疫力。改善环境卫生,积极预防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均对结核病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中医治疗方法 暂无相关信息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西医治疗方法   

(一) 治疗  

应重视全身疗法,注意营养和休息,给予抗结核药物,口服异烟肼1一2年。伴有全身毒性症状或其他结核病灶时,可加用利福平或链霉素等治疗。经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和上述抗结核治疗后,局部淋巴结病变可停止发展而钙化。  

如多个淋巴结,很大,尚可推动,可行手术切除。如累及淋巴结范围广而边界不清楚,亦无液化现象,可行放射治疗。出现寒性脓肿者,可经正常皮肤区抽尽脓液,注入5%异烟肼和10%链霉素溶液冲洗,并留置适量于脓腔内,每周重复1一2次。

病变已溃破或形成慢性窦道时,可在局麻下行病灶刮除术,清除干酪样或不健全的肉芽组织,伤口不缝合,每日用异烟肼或链霉素溶液换药。寒性脓肿继发化脓性感染时,则应先切开引流排脓,待急性感染控制后再行病灶括除术。  

抗结核药物剂量及疗程同活动性肺结核。有高度过敏反应及广泛的病灶周围炎时,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激素、大量维生素C及钙剂,以达到脱敏及消炎的目的。  

局部用药:如淋巴结已形成冷脓肿,可先将脓抽出,然后用SM 0.25~0.5g溶为1~2ml液,或用2.5%异烟肼(INH)液1~2ml,或用10%~20% PAS溶液1~2ml,注入淋巴结内,隔天1次或每周2次,如脓肿已破溃,可用10%PAS软膏外敷或用小檗碱(黄连素)纱条或1%~2%SM纱条换药。  

中草药治疗方面,根据笔者不多的临床实践,认为猫爪草流浸膏内服疗效较好;此外又可用内消连翘丸、内消瘰疬丸、夏枯草膏或三草汤(猫爪草、夏枯草、

草)。对软化或已破溃的淋巴结,局部用猫爪草软膏有促使干酪坏死物质清除和溃疡愈合的良好效果。对已破溃者可外敷龙珠膏直至愈合。  

多个大的、有干酪样变的淋巴结核久治不愈者可采用手术切除。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病变吸收治愈、钙化或形成瘢痕;   

泛发性淋巴结结核病病程经过多不良,预后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