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2-11-19

小儿脑性瘫痪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针对脑瘫病因可发生在出生前,围生期及出生后,预防措施应贯穿始终,重点预防措施:

①孕期宫内感染;

②早产;

③多次妊娠;

④低出生体重;

⑤出生时或新生儿严重缺氧、惊厥、高胆红素血症及脑出血等。   

另外预防可以从三个环节入手。   

1.首先是孩子出生前。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2)近亲结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   

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2.是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3.是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一)治疗   

主要采用药物、康复、手术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   

1.康复理疗   

(1)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主要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利用机械、物理手段改善残存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常用:   

①波巴斯(Bobath)法(又称神经发育治疗法):阻止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产生,发展正常的运动能力和自动反应能力。   

②伏易得(Vojta)法:通过刺激脑瘫患儿身体的一定部位,使患儿产生翻身和匍匐爬行两种反射运动模式,最终使这些反射运动变为主动运动,这些匍匐爬行视为人体所有协调运动的先导。   

③派托(Peto)法:集体训练的引导法,把生理条件相似的患儿放在一起,包括粗动作训练、感觉运动、自助技能训练和特殊教育。   

(2)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眼手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以提高日后的职业工作能力。   

(3)语言治疗(speech therapy,ST):包括发音训练、咀嚼吞咽功能训练。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要争取在语言发育关键期前进行。个例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视觉障碍及时纠正,听力障碍尽早配备助听器。   

(4)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水疗等,特别是在水中能产生更多的自主运动,肌张力得到改善,并增加患儿学习自信心。必要时配备合适的矫形器。   

(5)祖国医学:应用针灸、推拿、按摩等进行康复治疗。   

2. 药物:   

( 1) 西药: 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A型肉毒毒素, 脑苷肌肽, 巴氯酚、安定、丹曲林钠( 由于镇静的不良反应, 依从性不好, 停药后反跳, 近年已较少使用) 。   

( 2) 中药: 六味地黄丸等。   

3.手术: 腱膜松解术,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 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 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其他:   

1.外科矫形 适用于步态趋于成熟的小儿(6~10岁)进行。主要适应证为痉挛性脑瘫患儿,目的在于矫正畸形、改善肌张力、改善肢体平衡。手术包括肌腱手术、神经手术、骨关节手术等。   

2.家庭教育 提倡家庭成员的参与康复治疗。应加强患儿父母教育,学习功能训练手法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方法;全面关心患儿,注意合理营养和护理。   

(二)预后   

脑瘫是先天性或后天性脑病变残留现象,无有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减轻伤残程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