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2-11-20

小儿尿路感染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 预防  

宝尿路先天畸形发生率较高,加之生理上的特点,所以容易反复引起尿路感染,因此,预防宝贝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1、从孕早期就开始预防  

孕妈咪在怀孕早期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身心健康,让胎儿的泌尿器官健康发育。如果在孕期出现羊水较少的现象时,应该警惕胎儿肾脏发育出现异常,及早做B超确定诊断,以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  

2、宝宝出生后合理喂养  

宝宝的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在1岁至1岁半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3个月以内的宝宝,食物中最好不要加盐:3个月以后可以吃稍稍带一点点咸味的食物,6个月以上逐渐增加一点点盐,但每天不能超过1克,以免损害肾脏功能。  

3、腹泻时恰当进行补液  

腹泻是3岁以内宝宝的常见病,发病时容易身体脱水,需要积极进行补液。但补液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行,既要避免身体脱水,又要避免补液过度引起水肿,对尿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诱发尿路感染。  

4、不明原因的发烧应及早去就医  

泌尿器官先天畸形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矫治,可减少对宝贝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当宝宝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时,一定要警惕是否存在尿路先天畸形,及早去医院做尿液常规检查。  

5、注意会阴护理以免尿路感染  

宝宝的尿路容易感染,妈咪要做好护理,特别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对于周岁的宝宝,除了要勤洗勤换尿裤、尿布,每次大小便后都要清洗宝宝的小屁屁外,还应注意清洗方法,即由前向后清洗外阴,然后再清洗肛门,女婴更应注意这一点。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也应每天清洗外阴。提醒一点,给男孩清洗外阴时,一定要扒开阴茎包皮,把隐藏在里面的污垢洗净。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尽早穿封裆裤。  

(二)预后  

儿童尿路感染的预后则与成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预后不同,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尿路感染引起的肾损害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期,且常在5岁以前,通常伴有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尤其是伴有膀胱输尿管逆流。一些报道认为:儿童发生症状性尿路感染,且伴有膀胱输尿管逆流者,给予长疗程低剂量抗菌疗法,可以减少肾疤痕的形成。 保健品查询 Breakline 小儿尿路感染中医治疗方法   

a 中药材查询 Breakline 小儿尿路感染西医治疗方法   

1、正确清洗宝宝私处也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  

男孩私处的清洁方法:  

第1步:宝宝大便后首先要把肛门周围擦干净。

先把柔软的小毛巾用温水沾湿,擦干净肛门周围的脏东西。  

第2步:如果发现宝宝的阴茎被粪便污染,可以先用清水冲洗。如果仍然存有污物,可用手把阴茎扶直,轻轻擦拭根部和里面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但不要太用力。可以把小毛巾叠成小方块,然后用折叠的边缘横着擦拭。  

第3步:阴囊表皮的皱褶里也是很容易积聚污垢的,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地将皱褶展开后擦拭,等小鸡鸡完全晾干后再换上干净、透气的尿布。  包皮和龟头清洗:宝宝3-5岁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为这时宝宝的包皮和龟头还长在一起,过早地翻动柔嫩的包皮会伤害宝宝的生殖器。当看到包皮逐渐与龟头分离时,可以隔几天清洗一次,但要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清洗时,妈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阴茎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轻柔地向后推包皮,让龟头和冠状沟完全露出来,再轻轻地用温水清洗。洗后要注意把包皮回复原位。  

女孩私处的清洁方法:  

第1步:大便后用湿毛巾从前往后擦掉脏东西。也可以先用装入温水的喷雾器或茶壶从前往后冲洗,这样脏东西就容易被洗掉。  

第2步:待局部自然干燥后,或用吹风机将局部吹干,再换上新的干燥尿布。不要想尽办法用湿毛巾等东西将小阴唇周围的“脏东西”擦掉。特别是白色分泌物是一层非常好的保护膜。如果将这些保护膜擦去,特别容易造成局部黏膜污染,并不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千万不要每次小便后也要擦干净。有些家长将毛巾叠成细长条,然后在小阴唇的沟里滑动擦拭,这不是推荐的方法。  

第3步:大腿根部的夹缝里也很容易粘有污垢,妈妈可以用一只手将夹缝拨开,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擦拭,等小屁股完全晾干后再穿上尿布。  

2、抗菌疗法  

应早期积极应用抗菌物,治疗药物选择一般根据:  

①感染部位:对肾盂肾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而下尿路感染则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如呋喃类或磺胺;   

②尿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   

③肾损害少的药物急性初次感染,经以下药物治疗症状多于2~3天内好转菌尿消失如治疗2~3天症状仍不见好转或菌尿持续存在,多表明细菌对该药可能耐药应及早调整,必要时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抗菌疗法的用药  

(1)、磺胺药  

因其对大多数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便宜常为初次感染首选药物,常用制剂为磺胺甲基异恶唑(SME)多与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应用(即复方新诺明SMZco),其剂量为50mg/(kg?d)分2次服一般疗程为1~2周,为防止在尿中形成结晶应多饮水肾功能不全时慎用。  

(2)、吡哌酸(pipemidicacid,PPA)   

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尿感,因其尿排出率高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种类型尿感。用量30~50mg/(kg?d)分3~4次口服副作用少可用轻度胃部不适幼儿慎用。  

(3)、呋喃坦啶  

抑菌范围广对大肠杆菌效果显著不易产生耐药性剂量为8~10mg/(kg?d)分3次口服易致胃肠反应农宜在饭后服用亦可配合TMP使用对顽固性感染需3~4个月连接治疗时更宜选用呋喃坦啶。  

(4)、氟哌酸  

为喹诺酮类全合成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增色有较强抗菌作用剂量5~10mg/(kg?d)分3~4次口服因其抗菌作用较强长期应用可导致菌群失调使用时应注意一般不用于幼儿。  

(5)、氨基苄青霉素先锋霉素  

均为广谱抗生素有较好抑菌作用常用于尿感的治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虽有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肾霉性较大且对听力也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慎重。  

3、疗程问题  

急性感染时如所选用抗生素对细菌敏感,一般10天疗程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感染得到控制。如不伴发热者5天疗程可能已足够痊愈后。  

应定期随访年或更长,因为多数再发是再感染所致。因此不主张对所有病人均采用长程疗法具体建议如下:  

①、对不经常再发者再发后按急性处理;   

②、复发和再感染的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经合理抗菌治疗,多数于数天内症状消失、治愈,但有50%的患儿可有复发,多在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  常见的原因有: ①抗菌药物选择不当:包括未选用针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和仅选用了肾组织内浓度低的药物,因而达不到有效的杀菌目的。  

②出现了耐药菌株:这在初次感染的病人很少见,如初次治疗后72h症状和菌尿未消失,应及时按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  

③L-型细菌:占肾盂肾炎复发的20%,根据其仅能在肾髓质高渗条件下生存,可通过多饮水来降低肾髓质渗透压破坏其生存环境,同时选用红霉素和氯霉素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重新治疗。  

④尿路结石:尿路结石的存在可为细菌提供有效的庇护所,逃脱抗菌药物的杀灭作用而得以幸存,常在治疗中止后,成为复发的病因。  

⑤病原菌:除大肠埃希杆菌外,变形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在1岁以上的男童,初次感染的致病菌也以变形杆菌为主,对这些病人应按药敏选用抗生素,剂量要大,疗程要长,至少在6周以上;如菌尿持续存在或经2次6周以上治疗仍频繁复发,则要选用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以每晚睡前一次顿服为宜,剂量为常规治疗量的1/3~1/4,药物可选用磺胺甲?唑(SMZ)+甲氧苄啶(TMP)、阿莫西林、头孢氨苄或呋喃妥因(呋喃坦啶)等,或两种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菌株。应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再感染多发生在初次治疗后1个月以上,常见于女童,占再发性尿路感染的80%。再感染均为不同菌株或同一菌株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所引起,常合并有尿路梗阻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尿路畸形。再感染的病人,应首先采用10~14天的常规治疗,如症状和菌尿消失,继之以小剂量抗生素预防重新感染,可供选择的药物有磺胺甲?唑(SMZ)+甲氧苄啶(TMP)、呋喃妥因(呋喃坦啶)、阿莫西林或头孢氨苄等,剂量为常规治疗量的1/4~1/5。如10~14天的常规治疗无效,应延长疗程至6周,有效者继续以小剂量抗生素预防,无效者或当时有效但随后再感染频发,宜选用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方法同上,疗程至少1年以上,如确诊有尿路畸形,则需用至畸形被矫正或膀胱输尿管反流自行中止后1年为止。  

4、积极治疗尿路结构异常  

小儿尿路感染约半数可伴有各种诱因,特别在慢性或反复再发的尿感,多同时伴有尿路结构异常,必须积极查找尽早治疗防止肾实质损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