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度夏 要把握住三个关键时辰
发布时间: 2016-02-13

酷暑来临,湿热的夏季对任何人的身体都是一种考验,年老体弱者更是如此,患心脑血管病、胃肠道疾病的老年人在入夏以后逐渐增多,门诊量开始加大。相关专家表示,高温、多汗等构成了影响老年人夏季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如何才能平安度夏?关键是要抓住三个时辰。把握好这三个“关键时辰”,会让老年人度夏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

23点到凌晨1点

俩妙招预防心脏病

中医认为夏季对应心脏。因此心脏病突发成了老年人夏季首先要预防的事情。在夏季全天24小时中,23点到凌晨1点最容易出现因心脏病而猝死的意外情况。杨力解释,这是因为23点到1点作为“子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心脏机能降至最低,血液粘稠度最高所致。因此,老人平安度夏,预防心脏病,首先要学会如何平安过“子时”。

杨力建议,老年人睡前不要忘记喝一杯温开水,从而降低子时的血液粘稠度。另外,老人平时要保证在子时进入熟睡状态。因为前一天晚上良好的睡眠,能大大降低第二天晚上子时突发心脏病的几率。为了睡好觉,老年人夏季夜晚在户外纳凉聊天的时间不要过长,晚饭不要吃得过多,不看不听任何过于刺激的电视节目或广播节目。

凌晨3点到5点

如厕时尽量缓缓用力

夏季的凌晨3到5点,夜幕已经逐渐退去,东方天际逐渐发白。一些平时“觉浅”的老年人开始起身上厕所了。杨力提醒,这是老年人平安度夏的第二个“关键时辰”

杨力解释,凌晨3到5点,人的血压和体温都很低,血流速度慢,血液粘稠度还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如厕排大便,一旦用力过猛,必然导致腹压增高,使得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相应增加。许多老年人在用力排便后感觉轻微的眩晕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状态最容易导致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杨力建议,老年人在凌晨3到5点排便的时候,一定要缓缓用力,出现便秘情况时务必有耐心。在排便之前,老人最好喝一杯温开水。平时,老人应该多吃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养成喝蜂蜜、吃香蕉的习惯。在排便结束起身的时候,老人的动作必须缓慢。

早晨5点到7点

警惕5种身体异常现象

早晨5点到7点是“卯时”。大部分老年人习惯在这个时候,尤其是5点多钟的时候起床。杨力建议,在起床之前,老年人不妨仔细感受一下身体状态。因为身体中的很多问题容易在这个时间段露出蛛丝马迹。

夏季的高温容易让人们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老年人在卯时起床前感觉乏力、心情不好,那么应该考虑情绪障碍。如果卯时感觉头晕、头重,应该警惕高脂血症和颈椎骨质增生。如果老年人卯时脸上出现浮肿,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肾脏和心脏。如果卯时感觉关节不适,僵硬,活动受限,要考虑类风湿、风湿、骨质增生等问题。如果老年人卯时醒来感觉饥饿难忍,心慌疲惫,要警惕糖尿病。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