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膳进补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16-02-13

现代生活中,药膳进补较为流行,有不少老年人热衷此道。但进补须掌握一定原则,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专家提醒您,进补须跳出以下误区:

一忌凡虚必补

虚则补之是药膳进补的基本原则,但须有阴虚、阳虚和气虚、血虚之别。

阴虚指机体精血精液营养物质的亏耗。多表现为手足发热、失眠心烦、面部烘热、口干渴饮、大便秘结等,常见于形体瘦弱的中老年人及患有肺结核、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的病人。

阳虚指机体的功能衰退、代谢低下、热量不足,临床表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夜间多尿、小便清长等,多见于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病人、肥胖病人体力虚弱者。

气虚指人体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或适应能力下降,多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眩晕气短、动辄心慌、易于感冒等。常见于年老体弱及神经衰弱、贫血、低血压等病人。

血虚即贫血所造成的一系列表现,如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指甲色淡、视物模糊、眩晕耳鸣、头昏心悸、四肢麻木等。

有急性传播疾病和慢性传播疾病发作者,原来吃补品的应暂停进补,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急性胃肠炎、胰腺炎、急性肝炎、心肌醒塞等患者。还有,在消化道疾病发作期一般不宜进补,如果直接进补则适得其反。

二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三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老年人由于气虚津液不足,虚性便秘更是多见。因此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