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鸟一定要当心鹦鹉热!
发布时间: 2016-04-11

太和养老网讯:很多离退休的老年人喜欢养鸟,清晨在公圈或林荫路活动或漫步后,站在笼前,观赏鸟儿绚丽多彩的羽毛,聆听它动听的歌喉,能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养鸟,既可调剂生活,陶冶情操,又可美化居室,给家庭增添田园的乐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养鸟取得乐趣的同时,还要避免受到鸟病的传染。由于鸟病传染,而人发生的疾病也叫饲鸟病,医学名称叫鹦鹉热。

鹦鹉热是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叫鸟疫衣原体的微生物,通过呼吸遭感染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性非常强.目前已知,除鹦鹉外,还有很多鸟和家禽,都可以传染上这种疾病。

饲养鸟的人,如果被传染上鹦鹉热,开始时表现得很象感冒,头痛、全身酸痛、胸痛、咳嗽、发烧,血白细胞减少,病重以后骺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失眠,肺部出现肺炎病症。轻者卧床不起,重者危及生命,病愈以后仍有一个多月身体软弱无力。

鹦鹉热衣原体,一般分布在病鸟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甚至在羽毛上。一旦与人接触,或排泄物干燥后随尘埃被吸进人的呼吸道,就可以使人感染患病。有的人由于爱鸟,用口亲吻鸟,也易于传上疾病。

所以,既要养好观赏鸟,又需注意预防鸟病。对于病鸟不要用手接触.鸟死以后,不要随便扔到院子里或街道上,而要掘土深埋或焚毁。平日对鸟不要过于亲近,因为也可能有的鸟是健康带菌者.对鸟舍、鸟笼,应当经常用2勺的漂白粉液喷洒,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对鸟粪,在清扫前应洒点水,以免粪尘飞扬.一旦受到传染患了鹦鹉热病,家人应当向防疫站报告,接受检和防治措施。

养鸟除要预防鹦鹉热以外,还有一种“养鸟者肺病”应当注意。养鸟人在和鸟接触以后,不知不觉的出现胸闷、咳嗽、乏力、消瘦、低烧等类似感冒的表现.有这种情况时,多半是患上了“养鸟者肺病”。

养鸟者肺病是一种外源性过敏性肺炎,这是由于养鸟人吸入了与鸟类有关的异体蛋白,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当吸入鸟羽中的蛋白质、毛垢、鸟的涎水、鸟粪蛋白质,以及鸟身上的杆菌、霉菌以后,这些异体蛋白质,便会成为抗原性物质,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当抗原体复合物作用在人的肺泡壁以后,就可以造成肺上皮和肺泡毛细血管的损害,进而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养鸟时要避免吸入与鸟有关的异体蛋白。如果发现有一些自觉症状.要立即杜绝与鸟接触,并请医生诊断治疗.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