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忘年交助老人返老还童
发布时间: 2016-04-11

太和养老网讯:忘年交,顾名恩义,一是老人自己要忘记自己的年龄和辈份;二是和年青人交朋友。人到老年,常见到老头找老头,老太太找老太太的现象。一般认为,老人和老人能说到一块。其实,专家研究发现,从老人的心理和健康角度来看,老年人只与老年人来往,而不和青年人交往,不但是一种偏见,而且对延缓衰老不利。所以,我们希望每位老人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和年青人接触,会发现生活中更多不了解的事情,眼界更宽,心也会更宽。

国内外的医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机体的衰老,起因于心理衰老,一旦老年人自认为已到“风烛残年”,并“忧愁悲伤”,机体的衰退就会加快步伐。相反,“不知老之将至”,仍“童心犹在”.这类老人,多半精神良好,外表不显老,体内的器官老化的也慢。因此,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

“老有老心”和“老有少心”、“童心犹在”,两者相比较,从科学的角度和有益于键康长寿来说,“老有老心”是最糟不过了。因为.悲莫大于心死,人老心也老,就会成天被“风烛残年”、“来日不长”的阴影所笼罩,岂不等于在那里等待死神的降临?

早在公元前的489年,孔子曾对他的学生子路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63岁,按现在的情况,已经离退休了。但他说这话时,仍在周游列国,而“不知老之将至”,实在令人敬佩。孔子的这段话,值得当今离退休的人去效法。他对学习仍是“发愤忘食”,对生活仍是“乐以忘忧”,对年老仍是“不知老之将至”。而且他还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提倡心怀坦荡,而瞧不起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鄙夫”。孔子所提倡的这些品质,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老年人与青年人建立“忘年交”,有利于老人童心的萌发,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充满活力的特点。能够给老人以感染,使老人进入“忘我”的境地,产生乐观的情绪。这种交往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会对机体的老化延缓起一定作用。所以,凡是愿意和青年人交往的老人都觉得自己还不老哩!愿老年朋友,不分男性和女性,多和年轻人交朋友吧! 。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