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运动养生老年人应该如何自我保护?
发布时间: 2016-04-14

太和养老网讯:今天我们要给老年朋友们介绍的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就是要求老年人在日常的运动锻炼的过程中,要经常主动的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的调整运动处方和锻炼计划,防止老人出现过度疲劳,或者避免发生运动损伤以及预防突发疾病引发严重后果。这样做,能让老人在提高锻炼效果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

自我保护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主观感觉:包括运动前、中、后的各种感觉,主要有运动的欲望、食欲、睡眠、排汗量,有无疲乏感、心慌、气短、头痛、腰腿痛等。如果运动后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食欲较好,无心慌、气短的情况发生,或虽有疲乏感,但经休息后能很快恢复,说明运动量比较合适。如果运动锻炼后感觉非常疲劳,不想吃,睡不好,经休息后仍感周身无力,甚至对锻炼产生厌倦,都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至合适的运动量。

2.客观检查:包括脉搏、体重等,一般用晨起脉搏来判断,晨起脉搏应保持恒定,如半分钟超过正常时6次应请医生查明原因。用运动中脉搏的变化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即把运动后的即刻脉搏作为一种确定运动量的指标。一般来说,老年人运动后脉搏数比运动前增加60%一65%为宜。如运动中出现脉搏跳动过快且不规律时应停止锻炼,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另外,我们提醒老年人一定要留意当自己的运动停止后心脏脉搏恢复的时间,如果心率的次数不能及时恢复正常值时,说明今天的运动量有些过多,明天需要适当的调整。体重也是一个常用指标,如原来体重在正常水平,运动后相差仅1—2千克,待休息进食后即可恢复,则为运动量恰当。如下降明显或持续下降,则应引起注意,弄清是运动量过大,还是营养不足,或有疾患,进行适当调整或请医生查明原因。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