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在不良心态
发布时间: 2016-04-20

太和养老网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老年人,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不能得到其他人的好感,常常处于人际交往的失败状态。出现这种现象,大多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的原因,即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所致。老年人在人际交往中一般容易产生以下心理障碍:

自负 自负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自以为了不起,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有一位老人由于离休前是一位职务较高的领导干部,改变角色后总与人处不好,平时与别人交往时,常常显得更关心自己,只注重个人的感受,显得目中无人。他高兴时就夸夸其谈,海阔天空,无所顾忌;不高兴时又大发脾气,并且从来不分场合,也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一种自负的行为。由于自负,这位老人与别人交往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威信,觉得别人都很信任自己,因此,经常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或者传一些闲话。久而久之,其他老人对其有戒备心理,敬而远之,使这位老人的人际交往陷入了困境,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孤僻 可能有的老年人会说,不做什么违背道德的事,只是性格孤僻一点没什么。然而,我们要告诉老年朋友的是:孤僻可能会导致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比如,有一位63岁的老人,退休前是一位很不错的建筑师,很多高楼大厦、无数民间住宅都出自这位建筑师之手。退休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合适“位置”,觉得世界上一切都没意思,更因以前有比较出色的工作业绩,平时就有些清高,现在虽然退休了,却仍然很少与人交往,整日孤芳自赏,只是偶然与人来往,谈起话来要么高高在上,要么冷若冰霜,极不随和。所以,别人都不愿与他相处,于是这位建筑师更加感到孤独无助。还有一位曾经是技术人员的老人,由于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结果还不到70岁便患了老年痴呆症,使许多昔日的朋友都十分吃惊。由此可见,性格孤傲的老人往往因为孤僻引起人际交往不协调。这样的老人应该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启发,在与人交往时打破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敞开心扉,用坦荡、真挚的感情去赢得别人的理解,以获得友谊。

多疑 多疑是影响老年人交往的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具有多疑心理的老年人,在交往中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别人对自已不满,把无中生有的事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好意曲解为恶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原是某高校学术带头人的老教授,在临近退休前的一段日子里,当上级尚在物色满意的接班人选时,这位老教授便对周围的人产生了多疑心理,年龄与之相仿的、水平相近的其他人,与其稍有争执,便怀疑此人要争夺带头人的位置;遇有年轻人表白自己不如老前辈成果显著时,就怀疑这年轻人在暗示他挡了年轻人的路,影响了年轻人的发展。由于多疑,他与年老的和年轻的同事都显得关系紧张。

自卑 自卑也就是缺乏信心。由于身体的衰老,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一些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老年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一般有两个:第一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这种老人总想给别人一个惊喜,想做别人不能做的事,但是又怕失败,担心在遭受挫折时被人看不起,故而放弃了与人交往的机会。第二是以往交往的失败。有些人觉得老年人退休了,不再是领导,不再被社会需要了,因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因为有些人觉得老年人保守、偏执、没有活力而不愿与之交往,使老人遭到冷遇,心理受到打击,从而导致自卑心理。

干涉和强迫 这类老人喜欢干予别人的生活,强迫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做一些事情。比如有位老人,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在同事中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双方都觉得对方不错,所以,女儿带男朋友回家见父母。一顿饭之后,母亲先是对女儿说她的男朋友高度不够,后又讲人家收入不高,要女儿与之停止恋爱关系,女儿在力争之后仍然无效的情况下,只好与男友“告吹”,但母女关系从此不再融洽。这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老年人,必定与家人以及周围的人交往困难。

嫉妒 有些老年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别人却轻易地得到了,就容易滋生一种不良的情绪,产生嫉妒。在交往过程中,有些老年人自己无力或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现状,从而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引起内心的忧虑和痛苦。这种不良情绪经过内心多次反馈和激化,就变成嫉妒。比如,有些德性不太完美的老年人常常嫉妒品德高尚的人。当发现自己身上缺乏某种美德时,便会感到紧张,当听到别人失败或有缺陷时,就会兴高采烈,这些都是嫉妒心理在起作用。这种老年人就会在交往中以挑剔、挖苦来待人处事。显然,这种老人在家不能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在外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待,交往中容易引起是非,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