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常掏耳朵当心炎症纠缠你
发布时间: 2016-04-24

太和养老网讯:在生活中,掏耳朵应该是很多朋友的习惯性动作,通常我们掏耳朵用的都是棉签或者挖耳勺,还有一些朋友喜欢用指头来掏耳朵,本身大家这样做的意义是为了止痒或者清理耳朵内部,但是,这样的习惯其实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好处,因为我们认为垃圾耳屎对我们的耳朵是有保护和清洁的功能的,如果我们常常掏耳屎,不但不能达到我们想清洁的作用,反而会让细菌趁虚而入,从而引起慢性炎症。

日常生活中,不少老人有挖耳屎习惯,人们常用的掏耳工具多半是用棉签和挖耳勺,也有些人会将自己的小指指甲留得长些,不时伸到耳朵里去捣弄着,其实这种习惯并不健康。经常掏耳朵,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的外耳道就开始发炎,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习惯性动作了,但是要知道,其实我们的耳朵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如果违背了这样的自我清洁远离,耳朵就会发生炎症,老年人可能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听力。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有关专家说。

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常掏耳等于给细菌放行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乱掏耳朵,如果因为洗头和洗澡把水弄进耳朵,也不需要用棉签去处理,如果进水较多时,我们可以用单脚跳的方式来处理,如果进入到耳朵里的水并不多,我们只需要等它自然风干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刻意的处理。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