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养生:不适宜食用鱼类的五种人群
发布时间: 2016-05-21

太和养老网讯:鱼类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种类丰富,鱼类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肉质细嫩容易为我们的身体消化和吸收,再加上它的味道鲜美,从而鱼类成为了大家喜爱的日常保健食物,不过,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如果您属于下面的五类人群,一定要谨慎食用鱼类,一起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吧。

1、服用某些药物者

服用止咳药者不要吃鱼,尤其是深海鱼更不要食用,以免引起组胺过敏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头晕、心跳加快、荨麻疹等不适症状。不少深海鱼都含有组胺物质,一旦人体内的组胺量超标,该物质就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导致组胺过敏反应。平时吃深海鱼之所以没有上述不适症状,是因为人体肠胃和肝脏中有一种抑制组胺活性的物质——单胺氧化酶,它可使组胺无法进入血液中。但是有些止咳药却存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会抑制人体肠胃和肝脏分泌出单胺氧化酶,此时再食用深海鱼非常容易造成组胺物质快速在体内积蓄。

除了止咳药,还有其他药物也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抗菌药,如呋喃唑酮(如痢特灵等)、酮康唑、灰黄霉素;降压药如优降宁;治疗帕金森的司来吉兰;抗抑郁药如吗氯贝胺;抗肿瘤药物甲基苄肼等。中药里也有能抑制单胺氧化酶作用的药物,如鹿茸、山楂、何首乌等。

2、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3、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轻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4、结核患者

服用异烟肼时如果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5、痛风患者

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饮食禁忌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安全,如果老年朋友想疾病快速的恢复就必须要学会并掌握一些饮食上忌口的问题,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贪嘴,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夺走我们的生命,对于鱼类的饮食禁忌,希望上面的五类人群中的老年朋友们一定要谨慎和重视。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