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的重点:祛病强身
发布时间: 2016-05-24

太和养老网讯:提到养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防病,的确,不生病,身体的各项机能才能正常运转,而现在正值冬季,当我们为自己滋补身体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防病的事情,因为冬季寒冷且干燥,再加上空气质量普遍很差,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必然会让疾病趁虚而入。所以,提醒老年朋友们,在冬季,养生的重点就是祛病强身。

许多市民都知道冬季要养生、要保健,可是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崔松医生简而言之概括道:“冬季养生就是四个字,一是‘祛病’,二是‘强身’。”

祛病需要防寒

崔松围绕当季时令,开门见山讲解在冬季要谈养生的原因。“冬季以寒邪为主,天太冷,水都可以冻住,人的关节也会疼痛、屈伸不利,血液凝滞,中医上称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因此,冬天首先要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其他需要重点预防的疾病包括呼吸道疾病、关节疾病。”

怎么预防这些问题,达到祛病的效果呢?“中医讲究治未病,就是要提前预防,要让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少发,应该保持血压达标且稳定。”崔松表示,“血压在夏天和冬天肯定会不同,夏天低一点,冬天比较高。平时吃一粒药,冬天必要时吃一粒半,天气开始转凉就要注意。”

冬病夏治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三伏天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够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天容易咳嗽、容易哮喘的患者,可以在三伏天做一下敷贴,冬天发作就比较少。

近年来冬季异常寒冷,为防寒邪入侵,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而保暖也有讲究。首先是头颈部分,“头颈的骨骼肌肉比较单薄,尤其是喉咙下的天突穴、颈部的凤池穴,只有薄薄一层,比较容易受寒,受寒后就会咳嗽,这就是冬天为什么要围围巾的道理。”崔松指了下自己,开玩笑道,“今天我特意穿了立领服装,也是一样的道理。”

其次还要注意手脚关节、膝关节、腰腹的保暖,“到了冬天,很多人还是喜欢穿着裙子或者薄袜,可能还没上年纪,关节就会产生问题。”崔松介绍说,抗寒能力的锻炼需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大多数人应该尽量避免关节受寒。

冬季应避免室内外环境温差过大,雾霾天对呼吸道疾病影响最大,可以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室内外温差大,一冷一热,老年人就会受不了。大冬天如果飞到海南过冬,回来以后要当心,衣服增减要有过渡。”

强身讲究天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崔松表示:“冬季养生要遵循时间规律,‘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太阳出来才去锻炼,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们最怕的“突发事件”是猝死,根据刊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每日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高发时段是清晨5时到9时之间。这个时段正是阿姨爷叔们最喜欢出去锻炼的时候。因此健身锻炼应该尽量避开这个“高危时段”。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的心气午时最旺、子时最弱,因此冬季老人不宜晨练,最好上午10时以后或者下午锻炼。

中医养生讲究的是“动静结合”。中医上讲“形宜动,神宜静”,冬季到底是运动还是静养?崔松医生认为:“身体应该动,精神要安静。”但是,动要有节制。名医华佗在创制“五禽戏”时曾说道:“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如此一套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锻炼方法,更适合中老年人练习。

“动和静是一个矛盾,但又是辩证统一的。”《黄帝内经》中指出,精神调养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亚健康防治的首要策略。得中医养生之道的高人,都能健康长寿,他们的重要共同之处在于重视精神调养。《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崔松医生建议大家:“欲望少一点。整天心烦,脑子想太多就会容易生病。如果心里很烦,就出去转一圈跑一圈,当你跑得气喘吁吁的时候,脑子肯定不会烦。所谓四肢发达、头脑单纯。希望大家做一个四肢发达、头脑单纯的人。”

想达到冬季防病强身的目的,除了上面的这些事情,饮食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的独有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体质不同,健康不同的老年朋友们来说会有不错的保护作用,所以,除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需要注意外,三餐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