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中医独特的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 2022-11-21

养生之道的方法

二字和两事:

主张眠食有恒,有一整套顺应自然的养生观。治心以“广大”(襟怀开阔)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有病时要慎重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因为“药能活人,亦能害人。”每天要做好两件事,即“起得早,勤洗足”。早起能振作精神,长此以往,对健康十分有利。现代医学认为足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与全身有着密切关系,经常浴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冬天,寒从足底起,用温水洗足,对防止寒气入侵,抵御感冒等发生,十分有益。

三节和三不:

“节劳、节欲、节饮食”视为“保身之训”。即劳作不可过度,性欲、物欲、名利欲要有所节制,不能放纵。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若淡泊于名利,则可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思养精。节食,即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节律性,暴食暴饮或饥饱不均,都不可取。三不是“不要恼怒,不要忧虑,不要胸襟郁结”。因为恼怒、忧虑、郁结,均是不健康的心理,它可催人早衰。克服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若深知其理,并身体力行,才会对养生有利。

四必:

“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具有重要的养生意义。即呼吸新鲜空气要进入体内深处;长时间地看书、观景物,必须不忘经常眨眼,让眼皮垂下,闭目养神;饮食要清淡,食量要节制,不要过快、过饱;睡眠时,不要忘记让一切烦怄的事都丢之脑后,安安稳稳地睡觉。

五养:

“仁义礼智信”修养得好,会对五脏的保养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修心养性来增强内脏功能,不仅符合“仁者寿”的古训,对现代人的养生也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