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动物学养生!6个姿势让你强身祛病
发布时间: 2022-11-22

  出门坐汽车、上班看电脑、回家躺沙发……你的身体是否已经很久没有痛快地动一动了?

  为了避免关节“生锈”、经络“堵塞”,我们是该抽点儿时间告别肢体的僵硬了。其实,动物是人最好的养生老师。

  中医认为,适当学习一些动物的动作、形态和呼吸,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加以练习,既能呵护五脏六腑,又能从头到脚锻炼身体。

  金蛇摇首:预防颈肩部疼痛

  久坐,是不少人的通病,不光上班族,很多老人在家看电视、听广播,一坐也是大半天。

  坐着虽然舒服,时间长了却会引起颈腰椎疾病、肌肉酸痛等多种疾病,它还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元凶之一。

  建议经常颈肩部疼痛的人群,不妨模仿一下蛇“摇首”的动作,其有助于放松颈部肌肉群,促进气血运行,可预防颈肩部疼痛。

  【动作示范】

  坐、站姿均可,要领是肩膀以下保持不动,以下颌带动颈部向身体的正前方由上往下画圆圈;自然呼吸,闭眼意想颈椎随着动作蠕动。每组做20次,一天可做数组。该动作宜慢不宜快,做之前可先用手按摩一下颈部,以免损伤筋骨。

  龟息眠:治失眠,调节情绪

  清代雍正时期总理事务大臣马齐的家族四代人中,百岁以上的有15人,他在其所著的《陆地仙经》中,提到了“三眠魂自安”的睡眠保健法,其中有一种正是“龟息眠”。

  【动作示范】

  睡觉时上身略微含胸,右腿微弯在下,左腿蜷曲在上,膝盖搭在床上;左脚放到右腿前,高度以舒适为度;右肘屈成钝角,掌心向上置于胸前,左臂自然置于身侧,掌心朝下。睡前调整呼吸也很有讲究,要心静意定,口微闭,舌头在上下牙龈外徐徐搅动,待津液满口后,先缓缓吸一口气,再缓缓深呼气,将气吐尽,全身也随之而极度放松,渐渐平静下来,呼吸也会变得均匀。需要注意的是,龟息眠对枕头高度有一定要求,枕高最好10厘米左右,过高过低都不好。

  猛虎瞪眼:缓解视疲劳,通气血

  “猛虎瞪眼”就是像老虎寻找、捕捉猎物一样,向远处眺望,尽量不眨眼睛。中医认为,远眺能调节睫状肌等眼部组织,从而缓解眼睛疲劳;眼球转动能锻炼眼肌,提神醒目。在怒目圆睁的同时,由于聚精会神,能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气血运行。

  【动作示范】

  两脚开立,成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睁大双眼,目视前方,像威武的老虎一样,坚持2分钟左右。做完此动作,可以划圈的方式转动眼球5~10次,进行放松。

  鱼跃龙门:健壮下肢,防治静脉曲张

  出门乘车,上楼有电梯,进屋就坐下……我们的双腿似乎被“解放”了。但是,人体将近一半的肌肉、骨骼、神经在双腿上,双腿和大脑讲究“用进废退”,长期不锻炼会产生静脉曲张、肌肉萎缩等问题。因此,建议大家在走路时做一做“鱼跃龙门”的动作。

  【动作示范】

  走路时,双脚交替高抬腿,尽量与腹部成90度夹角。做这个动作时,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可以放慢速度、抬高手臂。抬腿的高度应逐步加大,不要一次到位;锻炼强度要因人而异,每次走20步,每天做2次即可。髋关节有损伤的人不适宜进行此项练习。

  熊抱树:健脾和胃,缓解腹胀打嗝

  我们都看过“熊抱树”的画面,摇来摇去,样子十分可爱。从中医角度看,这个动作中“晃动身体”本身就是一种锻炼,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晃动过程会牵扯脊柱、髋关节,间接达到调理脾胃的功效。

  【动作示范】

  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做3~5次深呼吸;屈右膝,右肩向前下晃动,手亦随之下沉。左肩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随之上抬。反方向重复该动作。如此反复晃动5~10次,犹如“熊抱树摇”,以无不适感为度。提醒大家,此动作空腹时不宜锻炼。

  蜻蜓点水:防老痴,强心肺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蜻蜓点水”的动作要领在于轻、柔、快,能帮助人们尤其是老年人提高身体的反应能力,延缓身体和大脑的双重衰老。动作过程中,配合呼吸调节能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行走障碍,预防老年性痴呆。

  【动作示范】

  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自身前抬起,向左右侧方斜举,并随之深吸气。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落下,两腿同时下蹲,两前臂在膝下相交,左内右外,抱住双膝,同时深呼气。反方向重复该动作。过程中,要想象蜻蜓灵动飞舞的场景,有眩晕症的人群不宜练习。▲ (生命时报记者 单祺雯 动作示范 徐振羽)

  受访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 杨 璞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运动保健门诊教授 李 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