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着眼于“藏”,传统中医的“藏”法
发布时间: 2022-11-22
精神调养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自然界的蛰虫伏藏,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便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准备。


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因此,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

具体到人体的精神活动,又如何藏呢?

中医养生学认为,“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意思是说,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

其中心思想是:在冬季人们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

中医养生学强调的“神藏于内”,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其重要价值。

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躁则消之,静则神藏”,由此可见,不仅冬季要做到精神安静,神要藏于内,春、夏、秋三季也需要神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要使“神藏于内”,就要学会调摄情绪,如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调摄情绪中的运用。

此外,也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饮食调养

中医养生学认为,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以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根据上述养生原则,冬季的饮食安排,应该多吃一些有滋阴、温阳、补益等功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

另外,在冬季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还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 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

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 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

此外,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阳……无扰乎阳”的原则,即是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

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及绿豆芽等。

另外,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


起居保养


寒冷的冬天,早睡晚起。

中医养生学认为,在冬天,睡眠要掌握“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的原则,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以养人体阴气。

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

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度恒定。

若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就很容易外感。

在起居方面,除要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冬季脚的保暖

二、冬季勤开窗有利空气清新

三、冬季室温、湿度保持合适

四、睡眠不宜蒙头

五、夜间不宜憋尿


如果您也认同以上分析,欢迎点赞转发。如果您有其它的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学习中医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欢迎更多爱好健康养生的朋友一起分享、交流、学习!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