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夏季养生正当时!名中医告诉你该如
发布时间: 2022-11-22

夏至,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

夏至日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 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直射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 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但真正的炎热天气是从夏至开始的,正如人们常说的“不过夏至不热”。

三伏天闷热难耐,不过对于一些患者而言,却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而三伏贴就是大家最热衷的一种方式。

三伏贴是利用夏季的炎热气候及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在相应穴位上贴敷特定的药物,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当然,三伏贴不是人人适用。

三伏贴其实属于中医里冬病夏治的一种疗法,所以,如果你的病并不属于冬病的范畴,那就不太适合在夏天贴三伏贴了。

冬病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做一个粗略的判断。

第一、 病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多在冬季病情变重,或者容易反复发作。到了夏天病情就比较平稳,或者处于缓解期。

第二、 受寒常作为一个诱发因素,会令旧病发作,或令已有病情加重。像老慢支,一些慢性哮喘,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还有顽固性的老寒腿等都属于冬病。

一定要具备上面这两个要求,才能够判断疾病是否属于冬病的范畴。

所以,想要贴三伏贴的朋友最好提前去医院就诊,看看自己是否适合。

夏至养生要点

这一时节,夏季阳气最是旺盛,却是旺盛于身体外。俗话说“夏至阴生”,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会在身体内滋长。

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在此时节,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1、精神调摄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炎夏“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心静自然凉”,也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法,所以夏至节气要做到心宽喜乐,气和神悦。

2、起居运动养生

夏季炎热,高温天气会耗散人的精气神 ,如果出汗过多,会让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该避开烈日暴晒,加强防护,防止中暑。

另外,夏日炎热,不可避免出汗,汗孔打开,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入侵,所以睡眠时不要将风扇直吹身体,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3、饮食养生

夏三月,阳气浮越在身体外部,而阴寒潜伏于身体内部,形成夏季人体内寒外热的体质特点,正如水井的水为什么夏凉冬暖的道理一样,此时人的脾胃处于相对虚寒的状态,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

所以不能误用寒凉以伤中,即饮食不可过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会造成寒伤脾胃,出现吐泻等症状。

饮食宜清淡,不宜吃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夏季瓜果应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西瓜、绿豆汤,虽然是解渴消暑的佳品,但不宜冰镇后才吃。

夏天可适当进食些偏温热的食物,这也是“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原因。

同时,夏三月也可选择做艾灸,都可起到春夏养阳的作用,艾灸可选择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群,更适合于夏至前后施灸,能改善体质,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夏季宜养生,养生之广,不止于此文。为此,我们特地邀请名中医甘丽萍医生,为我们直播更多夏季养生知识。



名中医甘丽萍医生认为:

“春夏养阳”,我们应该顺应自然。

什么方式最好养阳气呢?

热在三伏,对于慢性虚寒症的人来说,却是难得的调养治疗的机会。

应该怎么调养?

人体自有阴阳,保证平衡最关键。饮食调和阴阳,补益气血为主!

如何进行饮食调和?

春困夏乏胃火旺,你以为没睡好?其实是湿气在作祟!

如何有效祛湿?

养生有宜,自然也有忌!

该忌什么?

夏季食欲大减,很多小孩喜欢吃冰冷食物,但是会大大加剧对小孩脾胃的伤害,小孩会更加厌食。

宝宝吃什么能食欲大增?

滋补养生,可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不分男女老少!


想要了解更多的夏季养生知识

欢迎关注《夏季养生正当时》直播

6月27日8:00-9:30,我们不见不散!

更多直播问题及直播入口,可私信我们进行咨询!

#中医来了##夏季养生正当时##养生健康##预防疾病##问答c计划#@头条健康联盟@头条健康@头条养生@健康真相官@吃在广州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