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治疗有哪些新进展,骨肉瘤如何治疗才能好
发布时间: 2022-12-11
虽然目前治疗骨肉瘤的方法已经有很多了,可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的治愈率还不是很高,为此这些年很多学者对骨肉瘤的治疗方法又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喜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骨肉瘤治疗新进展。

骨肉瘤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1、新辅助化疗

骨肉瘤治疗水平的提高首先归功于新辅助化疗,Rosen于1979年提出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的概念,即在既往术后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有利于杀灭全身微小转移瘤,减小原发肿瘤的体积,使保肢手术易于实施;根据术后肿瘤坏死率指导术后化疗,从此保肢代替了大部分截肢,就诊时无肺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到60%左右,因此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成为了骨肉瘤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目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方案主要为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阿霉素(ADM)、顺铂(CDP)和异环磷酰胺(IFO)四个药物。

术前化疗有效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患肢周径缩小;影像学表现为X线片显示肿瘤范围缩小,肿瘤边缘出现钙化或骨化,CT及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减少或消失,MRI检查显示肿瘤软组织包块缩小、与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同位素扫描显示放射性核素的浓集明显变淡或消失;实验室检查中,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是否下降也是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术前化疗最重要、最敏感、最客观的评估标准是肿瘤对化疗药物的组织学反应,也是指导术后化疗的依据。依据Huvos等制定的肿瘤对化疗反应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坏死率>90%为化疗效果好,坏死率<90%为化疗效果差,术前化疗后肿瘤坏死率高的骨肉瘤患者的预后较好,对于化疗效果差的患者应调整术后化疗方案。

2、保肢手术治疗

保肢是目前肢体骨肉瘤外科治疗的主流。保肢治疗的原则是保肢治疗与截肢在生存率上基本相同,广泛外科边界完整切除是控制局部复发的关键。现在大多数治疗中心对90%以上的患者均采用保肢治疗。

保肢手术最基础的要求是肿瘤大块切除,原则上是在肿瘤所有方向上都保留一层正常组织,这种切除一般属于广泛切除,有时也可边缘性切除,特别是在肿瘤与神经、血管之间。为避免肿瘤组织遗留和术中扩散,原则上切除的组织应包括肿瘤和周围正常软组织,以及活检切口周围的软组织,即在正常组织内手术,避免手术器械直接接触肿瘤。骨的截除水平应距骨肉瘤两端3~5cm,此水平可根据X线平片、CT、MRI确定。最新的发展是计算机导航的出现,达到更精确的切除。现在国内也逐渐在开展计算机导航技术。

3、放射治疗

骨肉瘤对放射治疗并不敏感,放射治疗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仅作为患者无法手术治疗,暂时止痛的一种姑息治疗手段。153Sm-EDTMP是一种亲骨性放射性治疗药物,对疼痛和转移灶的缩小或消失有较好的疗效。Anderson等用153Sm-EDTMP和99Tcm-MDP很好地缓解了骨肉瘤患者的症状。

目前骨肉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仍是以术前、术后化疗,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效果较过去已有提高,但近年来骨肉瘤的治疗遇到了瓶颈,尤其对于有肺转移及化疗耐药的患者的治疗,需要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而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实际临床应用较少。相信随着化疗耐药性、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应用的进展,会为骨肉瘤患者提供新的、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骨肉瘤治愈率必然逐步提高。

在20世纪70年代化疗出现之前,肢体骨肉瘤以截肢为主,患者不但承受肢体的残缺和巨大的心理创伤,80%的患者仍不可避免的死于肺转移。当新辅助化疗出现,采用术前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由低于20%升高到50%~60%,并且90%以上的肢体骨肉瘤患者可行保肢治疗,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使保留的肢体获得较为满意的功能。

骨肉瘤如何治疗才能好

1、大剂量多药联合化疗:经过三十多年来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为效果良好的化疗方式。常用的药物:环磷酰氨、异环磷酰氨、长春新碱、阿霉素、博莱霉素等。

2、新辅助化疗:是指在充分且正规的术前化疗后手术,确定手术所切除肿物的坏死率,决定术后化疗方案。强调,必须重视术前化疗,至少应进行2个疗程以上的化疗。术前化疗的作用是使原发肿瘤充分缩小和坏死,缩小或消灭肿瘤周围反应区,消灭卫星病灶或跳跃病灶,有助于完整切除局部肿瘤,争取保肢;尽可能消灭可能存在的肺内微小的转移病灶,理论上还能减少肿瘤的耐药性;根据初步的化疗反应,在体内测试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调整和完善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尽早开始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消灭转移灶,缩小原发灶,推迟手术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做手术方面的准备。术后继续化疗以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用多种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已使5年无复发存活率上升至82%。目前,很多新辅助化疗包括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化疗8周以上,接着切除肿瘤,术后补充3~8月化疗。常用药物有阿霉素和顺铂,加大甲氨喋呤剂量。最新的研究表明,化疗方案中加入异环磷酰氨能显着提高肿瘤的坏死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3、骨肉瘤的热疗

射频局部加温治疗成骨肉瘤:一般采用术中射频加热的办法,可控制加热温度43~45℃,以保证有效地杀死成骨肉瘤细胞。

高能聚焦超声刀(HIFU)单纯HIFU治疗或辅以化疗治疗骨肉瘤,显示HIFU将体内肿瘤原位灭活,超声随访结果显示,骨肿瘤瘤体缩小,治疗区出现液化坏死灶。

微波天线诱导高温治疗骨肉瘤:通过插入微波天线,可使瘤段骨升温,肿瘤表面温度达50℃以上并持续相当的时间(至少30min),从而保证了所有肿瘤细胞被杀灭,而周围正常组织特别是血管神经束由于局部隔热降温等保护性措施而免受高温损伤。临床实践证明,微波高温原位灭活治疗肢体骨肿瘤技术有传统的“瘤段截除加重建”保肢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只做肿瘤的原位分离(包括重要的血管神经束和未被侵及的肌肉),而不破坏骨及关节内外结构。

热化疗治疗骨肉瘤

热疗与化疗药物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热疗促进药物进入肿瘤细胞,促进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

常用于肿瘤热化疗的药物有:铂类、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足叶乙甙和替尼铂甙)、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吉西他宾、紫杉醇、长春花碱、环磷酰胺、丝裂霉素及其他。

4、骨肉瘤的冷冻治疗

既往曾用液氮冷冻治疗各种骨肿瘤,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因液氮冷冻范围、温度难以良好控制,常导致治疗范围扩大引起周围肌肉、皮肤坏死等,或肿瘤未能彻底灭活,导致术后部分肿瘤复发。近年来随着氩氦刀的发明,具有多探头、高精确度、快速冷冻、微创靶向、靶区消融效果确切等特点,在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了满意的效果。

5、骨肉瘤的放射治疗

骨肉瘤恶性程度极高,单纯截肢5年生存率仅为15%~20%。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全身化疗加手术后放疗使5年存活率上升至60%~70%。骨肉瘤对放射线并不十分敏感,但肉瘤中有些对射线敏感的成分可以用高剂量射线杀灭,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化疗前后,手术后及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如患者情况允许,应同时进行化疗,放疗。放疗总剂量应在DT60~100Gy以上,照射范围应包括整个受侵骨全骨与邻近软组织。骨肉瘤发生肺转移的机会极高,占骨肉瘤全部转移病例的50%。发生肺转移者,如为一侧肺转移可给予单侧全肺照射DT25Gy,双肺转移可行两侧全肺照射DT15Gy,尔后对残存的肿瘤区缩野再加量DT20~25Gy。如原发骨肉瘤得到控制,而身体其他部位转移灶为单发时,可行手术切除,术后辅以瘤床预防治疗。

6、骨肉瘤的基因治疗

骨肉瘤中许多癌基因以及p53、Rb、p16等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靶向基因选择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对肺转移骨肉瘤的治疗已经到了临床实验的阶段,如今又生(重组人腺病毒P53基因)。

以上就是本篇“骨肉瘤治疗有哪些新进展,骨肉瘤如何治疗才能好”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本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