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老人渴望再就业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寻求个人价值 满足品质生活 七成老人渴望再就业


  受访专家: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梅志罡

  本报记者 张 芳

  《生命时报》 2022-10-28 第1651期 第4版


  当年轻人计划财务独立、提前退休时,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却在增强。近日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其中,46.7%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重返就业市场;34.3%是为了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19%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数据虽与其了解的情况略有差异,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老年人看待再就业的积极态度。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梅志罡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劳动适龄人口减少,我国总体劳动力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客观上需要对老年人才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利用。可以说,老年人才的红利正在逐步显现。

  8月24日正式上线的“中国老年人才网”,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该网站致力于建立全国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新时代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其一经上线,就挂出了80余个岗位,包括养老机构院长、养老销售、医务社工、护士、养老客服等,月薪集中在3000~30000元。比如,北京市一家麦当劳可招收退休人员做服务员,要求女50岁、男60岁以上(需要退休证),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周上班4~5天,每天4~8小时,每月工资在1800~3500元。

  梅志罡分析说,有较强再就业意愿的老年人主要分以下几类: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基于发挥个人能力和个人特长的需求,想回归社会发光发热;

  二是经济基础较差的普通劳动者,需要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

  还有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因为没有什么事做,继而希望通过再就业,找回社会价值感和存在感。


  不过,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报告》显示,35.7%的子女对父母再就业表示支持;25.3%认为退休后应该休息,不想让父母继续受累;24.7%表示心疼父母;7.3%的后辈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年轻人的工作机会。

  在梅志罡看来,年轻人无论持有哪种想法都可以理解,但认为老年人就业会抢占年轻人工作机会,是一种误解。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就业基本是错位选择,两者极少重叠。首先,有高级专业技术的老年人再就业时,大多从事的是管理、顾问、咨询、专家智库等角色,年轻人并无竞争可能,属于“不可替代”型岗位;其次,非专业人才型老年人大多只能选择保洁、门卫、服务员等工作,不仅工资较低,也缺乏晋升空间,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就业期待,属于“拾遗补缺”型岗位。换句话说,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同年龄段人群的竞争,而与老年人口再就业关系不大。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一直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在老年人再就业的法律保障方面,梅志罡认为目前仍不完善。比如,老年人的工作时长限制、连续加班管理、医疗保障力度等,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梅志罡提醒,老年人若有再就业想法,应先确认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比如血压持续控制不佳、糖尿病病情较重的老年人,可能就不适合重返工作岗位;建议最好先自行体检,并咨询医生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够适应一定的工作强度,精神状态能否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此外,用人单位也应在老人入职前安排体检,以确定其身体状况,同时对劳动保障的各项条款从严执行,尽可能为老年人创造一个适宜他们工作的安全劳动环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