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老人生活质量高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营养均衡慢病少 坚持运动有活力 保持社交心态好 五类老人生活质量高


  受访专家: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教授 于普林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康 琳
  本报记者 张 健
  《生命时报》 2022-08-12 第1631期 第1版

  过上幸福的晚年,关键因素之一是保持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近期,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发表在英国《BMC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对生活持积极态度,整体生活质量不断上升,但仍有少数人生活质量较差。该研究采用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CLHLS)数据,追踪了12年,深度分析发现,获得充足营养、有足够经济来源、没有残疾、从事休闲活动,以及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较少的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更高

  ①吃得好、有活力是核心

  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与食用新鲜水果、肉类、鱼类、鸡蛋和饮茶有关。新鲜水果富含类胡萝卜素,有助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绿叶菜中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助预防眼睛黄斑变性。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所有必需氨基酸,是维持肌肉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有利于防止老年肌少症。鱼的饱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尤其是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鸡蛋不仅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还富含磷脂、维生素E和叶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茶由茶黄素、儿茶素、代谢物和多酚组成,可有效预防多种代谢紊乱。

  “吃得好、有活力是维持高质量老年生活的重点。”北京协和医学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康琳表示,老年期是人生各个阶段中异质性最大的一个时期,中青年阶段的体力、身体功能不会差别太大,而在老年阶段,因为营养和运动状态不同,身心健康状况会天差地别。营养摄入充足,老年人的抵抗力、身体修复能力才能强,遇到感冒、发热等小毛病就不容易发展成大病。在营养好的基础上,保持运动能力,是老年人有活力的关键。例如,老年人常见的肌少症,就是导致失能的一种疾病,很大程度是营养不足和运动不足导致的。科学研究表明,对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进行营养筛查和干预,可以改善老年人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于普林教授也表示,吃得香是生活质量高的重要标准。人们摄取食物的过程,是一个色香味全面感受的过程,对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家人、朋友一起分享食物,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是把营养搞好,不要过度素食、偏食、暴饮暴食;二是适当锻炼,形成习惯,从中年开始就要重视为身体储备好骨量和肌肉质量。

  ②有点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研究表明,有足够经济来源的老年人生活质量高。经济实力雄厚的老年人,能够买得起医疗产品,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能享受到更好的社会服务,能克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此外,拥有更多积蓄的人,会少有住房、饮食等日常生活相关的经济压力,老年人因而会更乐观,对自己的未来有更积极的看法和期望。

  “物质基础是保障生活质量的基本条件。”于普林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温饱是保证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前提,但钱多不等于生活质量高,小富即安可能更有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人生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青少年是身体发育和积累知识的时期;中青年是体力、脑力的巅峰时期,主要责任是赚钱养家、抚育后代、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是财务扩张行为的主要阶段,如购房、买车、风险投资;到了中老年阶段,开始面临退休等问题,收入会相对减少,同时随着年龄增加,医疗等方面的开支逐渐增长。很多人50岁后收入依旧很稳定,经济条件也不错,对未来的预期也比较乐观,容易采取一些比较激进的财务规划,如投资房产。但这些人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已经下降,如果遇到重大疾病等突发事件,经济压力会瞬间让人心力交瘁,引起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因此,为了维持晚年的生活质量,建议55岁后应为晚年做好经济规划,若非必要,不要再进行购房等财务扩张行为。

  ③没有失能才更亲近社会

  有穿衣障碍或转移障碍的老年人更容易生活质量低。研究人员表示,残疾老年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受限,自理能力下降,这对他们的社交互动和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生活质量降低。于普林表示,从健康角度来看,疾病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生活质量高首先是没有疾病或降低慢性病对身体功能和预期寿命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年人做好慢病管理,尽量避免失能或半失能。很多疾病是增龄性疾病,到了老年期就会大概率发生。例如,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一半患有高血压,但若能把高血压控制好,基本就不影响正常生活。其次,维持高质量的生活,老年人一是要具备行走、穿衣、吃饭、上厕所、洗漱和洗澡等基本的生活功能;二是能完成打电话、出行、买菜、去银行等工具性社会功能,这是维持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前提;三是面对各种挫折事件的心理调适能力;四是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能力;五是扮演好自身社会角色的能力,做好爷爷奶奶、老师等社会角色,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收获价值感。老年人如出现走路变慢、牙口不好、容易摔跤等问题,都要引起注意,这些均是生活质量下降或疾病的早期信号,应尽早干预。

  “老年人保持社交互动功能,不与社会脱节非常关键。”康琳表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能力不断变化,尤其是信息时代,如果老年人不能与时俱进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用微信、点外卖、网购等,可以预见他们的日常出行、生活、购物、就医等都可能受到影响,造成社会隔离,引发孤独、抑郁等问题。想要有品质的生活,老年人要积极拥抱信息时代。同时,家人和子女也要耐心地帮助老年人,社会也要给老年人营造学习氛围。

  ④有休闲活动不得心病

  研究显示,阅读报纸或书籍、看电视或听广播,以及参加一些社交活动,都可以增强生活动力,提供社会支持和生活意义。“这项研究提醒我们,经常参加休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康琳表示,门诊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血压、心率、核磁和CT片等各项检查指标都挺正常,但就是觉得不舒服,进一步问诊才发现是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多参与休闲娱乐活动,比如,种树养花、练习书法、参加社区休闲活动等,可以填补一些老年人退休后的闲暇时间,帮助排解孤独、缓解焦虑。对于老年人来说,培养兴趣爱好,任何时候都不晚,而且潜力无限,78岁的老人甚至可以从头开始学钢琴。建议老年人选择几项自己感兴趣的事项,积极生活;休闲娱乐时多与朋友、邻居交流,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心态上不要觉得原来自己地位高或者地位低,瞧不上或不愿意去参加某些活动。

  ⑤家务活适当,幸福感强

  研究结果显示,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较少的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更高比如,洗衣服、打扫房间与老年人的健康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做体力劳动和家务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康琳说,这提示做儿女的,不该让老年人把时间太多花费在打扫卫生、整理家务、买菜做饭上,否则容易让他们感到疲惫。上述研究也发现,随着时间推移,男性总体生活质量水平要高于女性,这更说明,家务活不是女性该做的义务,更不能把家务活都推到女性身上,夫妻双方应共同分担。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如今隔代抚育的情况十分普遍,门诊中经常有老年人因带孩子,几乎常年无休,导致睡眠变差、血压升高,甚至有人出现心律失常、抑郁等严重问题。有的老年患者不好意思向子女诉苦,只得请求医生把“休息一段时间,别带孙辈”的建议写出来给子女看。所以,帮助子女带孩子也要适度而为,不能让其成为老人们的负担。

  两位专家提醒,质量高的晚年生活虽然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但主观因素更为重要,如精神方面的满足。老年是一个过程,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要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变少、体力变差、起夜变多等都是正常衰老过程,不必焦虑、恐惧,把心态调整过来,尽早积极干预,生活质量就能得到相应改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