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九大医学突破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咨询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纳米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将大大推动医学发展。近日,西班牙《国家报》刊登文章称,未来,医学界将会有以下九个突破,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冯 岳 编译

  《生命时报》 2022-07-05 第1620期 第3版


  1. 向抗生素耐药性宣战

  西班牙传染病生物医学研究网络中心研究人员表示,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国家间的信息网络合作,将基因组测序整合到数据的监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中,以创建算法并预测感染行为;另一方面,科学家们正尝试将现有药物与可抑制产生抗药性的细菌酶结合起来,即噬菌体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2. 巩固精准肿瘤学成果

  如果免疫疗法是过去十年一场伟大的肿瘤学革命,那么未来几年将是它的巩固期。当下,CAR-T细胞免疫疗法将持续发展。这种技术就是把患者体内的T细胞提取出来,用基因编辑技术,把一个含有能识别癌细胞的载体嵌入T细胞,然后迅速繁衍增殖,再回输体内,以达到精准杀死癌细胞的效果。肿瘤学家也在研究使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的可能性,它利用的是已存在于肿瘤中的淋巴细胞。精准肿瘤学还涉及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发现。医生可以通过液体活检的技术,更好地对症施治。


  3. 纳米技术趋于成熟

  纳米医学已发展很多年,研究人员表示,这次新冠疫情也证实了它的实用性:在针对新冠病毒的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中,核糖核酸被包裹在脂质纳米颗粒里。从诊断到药物的控制和释放,相关研究正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如果活性成分能直接到达病灶,那么给药量就可降低。这意味着药物治疗效率的提高和对人体的毒性降低。


  4.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彻底改变基因工程。研究人员表示,如今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能够剪切任何细胞基因组中的一个精确点位并对其进行操作。不过,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前景光明,但仍存在一些伦理争议。目前,科学家也在不断完善基因编辑技术,寻找将这些工具带到细胞中的载体和更精准的编辑技术。


  5. 微生物组大显身手

  微生物组是一种看不见的“器官”。这种“器官”由数十亿微小的生命形式组成,它的功能之一是让我们保持健康。目前,研究人员尚未完全掌握不同人群间微生物组的共同点。我们拥有益生菌、益生元、粪便移植等重建肠道菌群的手段,但在应对癌症等更为宏大的课题时,仍有所欠缺。人们期望未来能通过微生物组实现有效的诊断性检测。


  6. 手术机器人不断发展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西班牙的手术室里已非常常见。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的研究人员确信,未来,手术机器人会变得更为独立,它们虽然仍需要外科医生操作,但可以发出警报,以避免操作失误。


  7. 与衰老赛跑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为73岁,科学界仍在为延缓衰老不断努力。在这一领域,日本人山中伸弥2006年的一项研究堪称创举。他发明了一种将成熟细胞转化为胚胎细胞的技术,从而证明细胞可以在实验室中再生。从那时起,关于细胞再编程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称,未来,也许人类真的可以对抗衰老。


  8. 3D打印移植器官

  器官捐献和移植领域在过去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越来越多,科学界已经开始设计应对方案。科学家们计划,未来可在实验室中使用3D打印机制造器官和组织,还将研发新技术以延长已移植器官和组织的使用寿命。


  9. 神经科学迎来革命

  可以再次行走的截瘫患者,可以让你用大脑写字的芯片……在神经病学领域,这些仿佛科幻小说内容的东西已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对丧失神经功能的患者,脑机接口被认为是帮助他们恢复功能的一个选项。它就像一个监控大脑活动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翻译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已被证明可有效解决神经疾病患者功能受限的问题,但仍在起步阶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