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心理疾病还是身体疾病?人们往往都说“身心健康”心指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抑郁症是心理疾病还是身体疾病

从医学上讲,抑郁症可以说是心理疾病,也可以说是精神疾病,目前的研究结果不能说抑郁症是身体疾病,但不可否认的是,抑郁症虽然不是身体疾病,却有着明显的躯体化症状。

其实如果按照比较新的观念看,抑郁症是可以被看做心身疾病的,因为抑郁症本身会出现躯体化症状,而一些躯体疾病也可以诱发抑郁症。但最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至少目前的观点,两者是不冲突的。

对于抑郁症,实际上整个人类社会了解的并不多,甚至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抑郁症始终是一种无药可救的疾病,只能通过痛苦的传统电休克去刺激患者。直到最早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问世以后,抑郁症才成为了可以被治愈的疾病。不过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不是疾病,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所有因抑郁症自杀的患者都有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这样的观点就好比现在美国大街上那些不戴口罩的“大神”,科学也说服不了他们。

关于抑郁症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我们可以先认识一下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也就是罹患抑郁症后,患者可能表现出的躯体症状方面的改变。

最常见的当属失眠,一多半的抑郁症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眠表现,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会作为抑郁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出现。

另外抑郁症患者往往还会出现难以用言语形容的不适感受,很多患者因此反复就医,查不出问题也会日渐消极悲观,总吓唬自己是不是得了严重的疾病。

还有患者往往会表现为兴趣丧失,而这其中对于食欲也是有明显的下降的,伴随着食欲的下降,体重的下降也就不言而喻了。

除此之外,抑郁症的患者也会经常出现头晕头痛,或者胃肠道不适的感觉。比如大家可能听过肠易激综合征,所以紧张或低落的情绪,是可能导致恶心反酸,便秘,腹泻等等变化的。

也可能导致性欲减退,泌尿系统不适症状等等一系列的躯体化症状。

所以,抑郁症当然会有很多躯体症状表现,但这并不是说他就是躯体疾病,起码目前科学的研究程度,还不能证明抑郁症是单纯的躯体疾病。同样的问题,几乎在所有的精神科疾病上都存在,因为整个精神医学疾病,都处于研究阶段,整个精神医学的历史也才200多年,真的不足以揭开各种谜底。希望随着研究的进步,我们能最终解释抑郁症和躯体疾病的关系,病最终治愈抑郁症吧。

人们往往都说“身心健康”心指什么

常说的“身心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层含义。其中“身体健康”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人的身体体质良好、没有疾病(相对没有突出问题)、免疫力强,整个机能处于健康状态;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良好、心态平和宽阔、宁静淡然、充满阳光、积极向上、善良厚德、慎独自律、表里如一、思虑周全而不偏激,身处困境而不气馁,与人相处和善仁爱,时时散发着正能量,让别人也愿意与之交往并感受到安全可靠。

一、心理健康的人精神愉悦、积极向上,心理强大,可以面对困境坚韧不拔,越是艰险越向前。

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人的共性就是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平和的淡然从容心态。当然,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峰有低谷,在“高峰”处仍可谦虚谨慎,无凌人之势,无慑人之威,在“低谷”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让意志消沉,一直会坚韧不拔地努力寻找希望,也不会在困境中退缩,而是在曲折的奋进中尽力与命运抗争。如:孙膑心理健康,却遇到了嫉贤妒能心理不健康的师弟庞涓,用阴招膑其双足,弃之与猪共食。孙膑遭此大难没有消沉,在装疯卖傻中保全性命寻找希望,后终在齐国搭救下而灭庞涓、兵法修列。故心理健康对人的命运是多么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人宁静致远、淡定从容,善良厚德、慎独自律,可以在任何艰难环境中倡导善念,坚守气节,永远做顺道重德、有益于社会的人。

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兼顾全面、思维缜密、思虑周全的人,这样的人内心阳光,心中始终流淌着善念仁德的汩汩甘泉,与人为善、温情暖心,为人做事表里如一,不会偏激任性,而是始终坚守正道而不渝。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具有阴暗阴险、偏激暴戾、残忍狂躁、抱怨哀叹(这个属于轻微型)、血腥变态、刁钻狡猾、撒谎造谣等特点,更有甚者,可以是心灵扭曲、丧失人性地嗜血残虐,而成为危害社会的危险分子。如:文天祥、李定国等心理健康的英雄内心很善良(如为天下苍生而置生死于度外,李定国不忍清朝让百姓冲锋在前当人盾而导致广州激战失败),心理素质很强大,也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大英雄,他们都在困境中百折不挠、大义凛然,显现了心理健康者所有优良的品行。又如: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躲在暗处,心理变态,要么因嫉妒而中伤污蔑陷害别人,要么为了利益而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误导大众,要么血腥残忍变态地以虐杀残杀等扭曲心理来释放自身骨子里的还不如兽性的歹毒,这样心理的不健康让严重地挑战着道德良知和人性底线,诗社会所摒弃的。

总之,身心健康对于人的一生幸福吉祥很重要!尤其是心理健康,决定着人的精神、思想、素质和品行。

谢谢大家!

2020.5.13子时即草于西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考点总结20条

1.应激的概念: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2.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3.应激的概念模型有:认知评价模型、系统模型、“过程”模型。

4.“系统模型”的意义: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急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中。

5.“反应模型”和“过程模型”的意义:有助于清晰理解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6.“认知模型”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

7.按性质分类,应激源可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

8.应激反应的概念: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9.情绪性应激反应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愤怒。

10.认知性应激反应包括:偏执、灾难化、反复沉思、闪回与闯入。

11.适应不良的行为性应激反应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

12.心身疾病的概念:指心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13.躯体疾病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包括:自我意识转变、对疾病的认知反应、情绪反应。

14.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是: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理行为检查、综合分析。

15.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目标包括:消除心里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消除生物学症状。

16.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的三大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行为学习。

17.心理生理学认为的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是:心里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和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

18.应激营气的精神心理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

19.“应激易感模型”概念:通过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在人群中筛选出应激易感者并进行多种途径的干预。

20.生理层面的应激易感性的反映指标有:心率和血压、心率变异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