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致猝死常被忽视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健康时报)“悲痛!武汉市汉阳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周春鹏夜班抢救病人后,猝死在值班室。年仅30岁!”近日,武汉一医生猝死的帖子在朋友圈刷屏。


  作者:张澍,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心律学协会主席、世界心律失常学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事发时,周春鹏当值夜班,当夜救治了6名患者。凌晨2时25分,护士发现周春鹏躺在床上没有意识,瞳孔散大,没有呼吸、心跳,已测不到血压。在2个小时的抢救里,11名医护人员不间断进行心脏按压,累到精疲力竭也不敢停下。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凌晨4时26分,周春鹏的心电图为一条直线。

  医院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周医生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无法判断具体死因,怀疑与心脏性猝死有关。


  近年来,不少国家栋梁、社会名人、商界精英,在风华正茂之时,猝然离我们而去,究其死因,很多为心脏性猝死。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主要原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高达54.4 万,位居全球之首!


  张澍教授表示,心脏像汽车一样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油路,一条是电路,大多数人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等“油路”问题很了解,但对心律失常等“电路”问题认知却不够。


  警惕心脏“电路”出问题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冠状动脉等血管负责给心脏供血,如果冠脉缺血,就像汽车没油了,心脏肯定无法正常运转。而电路掌管了心脏的跳动规律,如果发生心律失常,心跳过快、过慢,没有规则,同样会出大问题。


  心室颤动发生时,心脏实际上不能射血,而脑缺血到一定程度就会晕倒。如果心脏停止射血达5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的机会低于20%。


  近些年,中国心律失常患者在不断增加,据估算,我国心律失常患者约有2000万。张澍教授介绍,其中房颤患者约1000万,室性心律失常差不多有几百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造成的心脏性猝死,发作前常没有征兆,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患者会在1个小时内死亡,抢救成功率不足1%。


  普通人预防猝死记住这三点


  1. 不要过劳:人的身体负荷有限,心脏承受能力也有限,不能过度劳累。
  2. 及时就医:现在有些人觉得看病很麻烦,心脏不舒服不一定会去看医生,有时候会耽误诊治。

  3. 尊重医嘱:很多人相信一些偏方,譬如哪个穴位按一按心脏病就好了。一旦有心血管疾病必须接受正规治疗,如果有房颤(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去处理,脑卒中发病率就会增加,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不及时诊治,就可能成为猝死的高风险人群。


  高危人群可植入ICD预防猝死


  心脏性猝死难以治疗,高风险人群的前期预防是关键。据研究,在心脏功能严重下降(心脏射血分数低于35%)的情况下,有四类患者猝死风险会大大增加: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
  短阵室速患者
  曾发生过晕倒的患者
  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5%左右的患者

  为此,张澍教授提出了“1.5级预防”的概念。“在国际上通用的一级预防(心功能下降,EF小于35%)的基础上,如果再有上述四个指标当中任何一个,就更应积极为其植入ICD,最终让这些患者受益。”


  ICD是一种植入体内的自动除颤器,可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当患者在任何情况下发生室速或室颤时,ICD就能够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电击进行治疗,从而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大量研究证明,植入ICD是目前临床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方式。


  “美国一年要植入20万台ICD,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五倍,一年却只做3000-5000个台。”张澍教授痛心地说,“我们呼吁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及时植入ICD,因为它确实是可以救命的,而生命是无价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