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便也能治病?窥探粪菌移植术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南方都市报)“移植的是细菌,不是粪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病中心主任张发明特别强调,他尤其不愿意听到“粪便移植”这样的叫法。

 

身为国内最主要的推广者,张发明从1700年前我国第一本急症医学书籍《肘后备急方》里,找到了“粪菌移植”的源头:“饮粪汁一升,即活。”不过当时的中医可不知道那是粪便中的细菌在发挥作用。古代中医们称之为“黄龙汤”的物质,成了没有抗生素时代的偏方,但一度被视为糟粕而“失传”。

 

粪菌移植治病的现代复苏是在西方,自195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有数千例患者接受了粪菌移植技术,主要用来治疗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便秘等胃肠道病症。

 

“粪菌移植就是把健康人提供的大便中的1000余种细菌移植给患者”,张发明解释,这群“生命力卓越”的细菌能够让患者体内的不良环境实现“重建”,“如果单纯是菌群失调引起的,多数人只需要一次移植就够了,少数人要两次、三次移植。”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樊代明说,“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肠道微生态的重新‘整合’”。

 

粪菌移植在近两年颇受关注。去年,加拿大科学家将粪菌装入胶囊,用来治疗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被《时代》杂志评为2013年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加拿大的成果实现了给入粪菌的人性化,但如何获取粪菌的难题也需要突破”,张发明想帮助医生摆脱“搅粪者”的角色。

 

从一堆粪便中分离粪菌,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不小的心理挑战。在国外,粪菌移植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往新鲜的粪便中加入生理盐水,靠操作人员借助搅拌器处理之后,用一些纱布或咖啡机的滤网滤纸,初步过滤后直接移植。

 

“这种方法很不人性”,而且张发明认为随意性太大,质量很难控制,也不知道其中含有多少细菌,而且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两年前,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留美的医学工程学博士王慧泉被刚刚结识的张发明的粪菌移植理论吸引,两人一拍即合。在美国的公交车上,两个分别来自医学与工程学领域的年轻人热烈地探讨起全球第一台智能化粪菌处理系统的蓝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