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疾病辨证4要素
发布时间: 2022-11-19

  望诊(望精神 望面色 察形态 审苗窍 察指纹)

  1.望精神

  神情活泼,双目有神,精神充沛,反应灵敏均为无病之象,即使有病也多轻而易愈。若神情呆滞,萎靡或嗜睡,或烦躁不安,双目无神,均为有病的表现。

  2.望面色

  正常小儿的面色,不论肤色如何,均应红润而有光泽。若面色红赤,多为热证 午后颧红多为阴虚内热 面呈黄色,多属体虚或有湿 面色渗白,多为寒证,虚证 面色苍白,为风寒束表 面白而四肢厥冷多为阳虚暴脱 面色青紫,主寒、主痛、主瘀、主惊 青白并见、愁苦皱眉,为里寒腹痛。

  3.察形态

  包括形体和动态两部分。凡形体充满、筋骨强健、姿态自然、活动自如的均为健康的表现。若筋骨软弱,形体消瘦,皮肤干枯,毛发萎黄,囱门逾期不合,神态呆滞的,为先天不足,营养失调,有病的表现。如头方发少,囱门迟闭,下肢弯曲可见于佝偻病 头大项细,腹大体瘦多属营养不良 毛发枯黄,稀疏易落多为血亏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多为久病、重病体质己虚 颈项强直,肢体抽搐,角弓反张,概属惊风 翻滚不安,呼叫哭闹,两手捧腹,多为急性腹痛。

  4.审苗窍

  (1)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淡红润泽。若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 舌质红绛,为邪入营血 舌红无苔,为阴虚津少 舌质发紫,为气滞血瘀 苔白为寒,白腻为寒湿 舌苔色黄为热,黄腻为湿热或乳食内积 热性病而见剥苔,多为阴伤 花剥苔形如地图,可见于脾虚。

  (2)察目

  目光有神,黑睛圆大为健康之象。反之眼无光彩,闭目不视均为病态 若两目呆滞或直视上窜,为惊风之兆 瞳孔散大,目光无神病必危重 眼睑浮肿为水湿上泛,可见于急性肾炎 巩膜色黄,要考虑黄疸 眼睑结膜色淡为血虚 睡时露睛为脾虚。

  (3)察鼻

  鼻塞流清涕,为感冒风寒 鼻流黄浊涕为感冒风热 鼻出血多为肺热血不循经 鼻孔干燥为肺热或外感燥邪 鼻翼煽动多为肺闭。

  (4)察口唇

  唇色淡白是气血亏虚 唇色青紫是寒证或血瘀 口唇干燥为津液受伤 咽红为有热 咽有白色假膜不易拭去应注意白喉之可能 齿龈红肿多属胃火上冲 牙齿逾期不出,多为肾气不足 两颊粘膜出现白色小点、围有红晕,可能为麻疹粘膜斑。

  5.察指纹

  也叫看虎口三关,即观察小儿食指挠侧浅静脉,是古代医家用来辨别3岁以内小儿疾病的病因、性质。以及估计预后的一种辅助诊法。根据指纹的浮沉、色泽、透达的速度和出现的部位,进行诊察,判断其表里、寒热、虚实、轻重等。指纹分为风、气、命三关,近虎口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力气关,第三节为命关。诊察时可以手指轻轻从小儿的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浮露。正常的指纹应是红略兼青,隐约不显,不浮不沉。纹在风关是病情较轻 纹达气关是病情较重 纹透命关则为危象。指纹色紫为热 淡红为虚寒 青色为风证、痛证。

  闻诊(听声息 嗅气味)

  1.听声息

  听哭声、语声、咳嗽声,均以清脆响亮为顺,呼吸应以均匀微息为佳。

  2.嗅气味

  正常小儿无特殊气味。如口气臭秽,多属胃热 嗳气酸腐,多为伤食 烂苹果味,为酸中毒 酮味,为尿毒症 大便臭秽,多为湿热 大便酸臭,多为伤食 小便臊臭,多为湿热 清长少臭,多为虚寒。

  问诊(问寒热 问汗 问头身 问二便 问饮食 问睡眠)

  1.问寒热

  发热恶寒无汗为外感风寒 壮热不恶寒,为邪热入里 寒热往来,为邪在半表半里 午后或傍晚低热,手足心热,多属阴虚内热 夏季高热不退,口渴多尿无汗,多

  为暑热症。

  2.问汗

  白天或醒时汗出较多,为自汗,是气虚的表现 夜间或寐时汗出,为盗汗,是阴虚或气阴两虚。一般情况下,因小儿肌肤薄弱,较成人容易出汗,不属病态。

  3.问头身

  较大儿童每能诉说头痛或头晕。头痛发热恶寒,为外感风寒 头痛高热,呕吐抽搐,多为惊风 发热而肢体疼痛,多为风寒束表。

  4.问二便

  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为脾不健运 大便赤白粘冻,为湿热积滞 便秘不通或干燥难解,多为内有实热或阴虚津亏 小便频数,灼痛,为湿热下注,如尿路感染 夜尿清长,为肾气不足 遗尿多为肾阳亏虚。

  5.问饮食

  发热口渴喜冷饮,为热证 发热口不渴,为寒证 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多为内有湿邪 纳呆腹胀,多为伤食积滞 纳呆腹泻,多为脾虚 嗜食形瘦,时有腹痛,多为虫积。

  6.问睡眠

  正常小儿睡眠以安静为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超长。烦躁不安,睡则汗多,头大发稀,多见于佝偻病 睡中咬牙,常为消化不良或虫积等。

  切诊(脉诊 按诊)

  1.脉诊

  小儿脉搏次数,常因哺乳、啼哭、活动等而增快,故以入睡和安静时为准确。由于小儿寸口脉位甚短。所以,常采用一指接三部(寸、关、尺)的切脉法。目前一般到3岁后才采用脉诊。小儿脉法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分别为表里、寒热、虚实的意思。此外在腹痛或惊风时见到弦脉,大出血后见到芤脉(按起来中空无力的脉象),痰湿积滞时见到滑脉等。

  2.按诊

  (1)皮肤

  肤冷汗多,为阳气不足 肤热无汗,为高热表实 手足心灼热,多为阴虚内热 皮肤按之凹陷为水肿之征等。

  (2)头颈部

  小儿囟门迟闭或囟陷,多为肾气不足 囟门膨隆凸起,多属实热证 颈项如摸到有核,如连珠成串,质地较硬为“瘰疬”,常为结核性淋巴结炎。

  (3)腹部

  腹痛喜按,按之痛减,多为虚寒证 腹痛拒按,按之则胀痛加剧,多为实证、虫证 腹部胀满,叩之鼓声,多为气滞 腹部胀满,叩之有转移性浊音,多为腹内积水。

  (4)四肢部

  四肢发凉,多属阳虚 四肢拘急抽动,为惊风之征 手足心热,多为阴虚。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