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认识中西医学异曲同工
发布时间: 2022-11-19

  虽两者有抽象含混与具体直观、过程与结果、整体与局部、“以人及病”与“以病及人”等众多不同,但在同一事物的本质上应有其内在的联系规律,现依据中西医学对肾的基本认识,对其微观变化与整体功能加以探讨。

  中西医学对肾的基本认识

  “肾为水火之脏、宅阴宅阳”、“肾主水”、“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于发”、“齿为骨之余”等,为中医学经典对肾整体功能的高度概括。

  肾病学科为现代医学年轻的医学分支,肾为泌尿器官是传统的认识。近30年来,利用微穿刺与分子生物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肾脏功能的认识有突破性进展。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血管紧张素与前列腺素等均在肾脏分泌。活性维生素D前体也经肾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还有许多内分泌素,如胰岛素、甲状旁腺素、胰高糖素、生长激素、降钙素等均在肾脏降解与灭活相继被证实,使肾升华为内分泌器官,并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起核心作用。这是西医从肾脏微观方面对肾的认识。

  中西医学对肾的总体认识趋同

  中西医学对肾的认识孤立看似无相关,但若从微观变化与整体功能综合思考、唯象比拟推理来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肾主水”、“肾为水脏”与肾生成尿液、调节水电酸碱平衡 “肾主骨生髓”与肾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转化活性维生素D前体 肾寓真阴真阳与肾分泌、降解、灭活许多内分泌素等 “肾为水火之脏,宅阴宅阳”,肾阴功在“藏精”,精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先天源自父母,为生身之本,后天之精源于吸纳水谷精微,是肾排除物质代谢终末产物中有害物质后保留的有用的精华。肾阴亏虚则多有内热,热扰肾关、气虚不摄或肾关不固而精溢外泄,临床表现为尿血与蛋白尿 肾阳功在“温熙生化”,生化为新陈代谢的同义语,生即从无到有,化即从有到无之衍变。温熙是生化在功能上的体现,许多内分泌素经肾分泌、降解、灭活的变化则与其十分相似。故当肾功能受损时所呈现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与肾之分泌与降解灭活功能减退,在临床表现为血压、肌酐与尿素氮升高,贫血与代谢性骨病等皆在肾阴阳亏虚之列。由此可见,中西医学对肾的认识,殊途同归。近30年来,肾脏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是对中医学在肾整体功能认识上的重要补充与验证。

  中西医互补提高治疗水平

  中西医学各有优势与不足,中医学理念先进、超前而独特,但对具体疾病认识上抽象含混 西医学理念上存有限局性,但对具体疾病认识上直观、准确、可量化,两者在整体上存在巨大的互补空间。以肾为例,中西医学在认识上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若能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必将会整体提升医学水平。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