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教母”何以风光依然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摘自:凤凰网)2011年7月,媒体连续刊发报道,从马悦凌的“神医”之旅、马悦凌糕产地成谜等多个角度对这个“养生教母”展开调查。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7月23日央视《新闻调查》也关注了马悦凌,播出了题为“马悦凌神话”的报道。8月6日,记者突然接到了马悦凌的一条短信:“今天卫生部专家已经登出了质疑央视新闻调查的文章,也算是我对这次事件的一个回应”(8月7日《钱江晚报》)。

?

  也许,再牛掰的肖邦,也弹不尽围观者的沮丧。达芬奇变得强硬了、郭美美母女抛头露面了,如今连马悦凌也开始高调反击了。

?

  原来马悦凌找到了“靠山”!这个靠山来头不小——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CHQIS课题组副组长王锡宁。王锡宁确实力挺马悦凌。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极力美化马悦凌,比如,直接称马悦凌就是“当代张仲景”,并表示“我在研究马悦凌的博客时,就深受感动”;另一方面贬损媒体、质疑记者,“100%的新闻报道缺乏医学专业知识”。

?

  批评记者其实并无不可,只要有根有据。但是把马悦凌比喻成“当代张仲景”,则是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既是侮辱医圣,也是侮辱公众。好在已经有学者挺身驳斥——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专家、博导王旭东认为王锡宁支持马悦凌的文章,江湖味道十足,张仲景是历史上的医圣,将马悦凌比作张仲景,这十分荒唐,很不严谨。

?

  应该说,马悦凌有权利辩解,也有权利拉大旗作虎皮,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所鼓吹的生吃泥鳅,容易致病,害人无数,为何不被究责?其实,别说是医圣,马悦凌连医生都不是,其人已经涉嫌非法行医,为何就一直安然无恙?此前,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谈到马悦凌事件时也表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个人和组织利用群众对于养生保健的强烈需求,打着所谓专家、权威的幌子,迷惑或者欺骗消费者,借机敛财,并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为何,时至今日,马悦凌仍然嚣张风光、惑乱人心?不仅没有跌倒,反而顶着“当代张仲景”的帽子跳出来,很惬意也很得意,不无挑衅之意。

?

  不得不说,违法成本太低,是江湖骗子有恃无恐的主要原因;而牟利甚丰,则是骗子层出不穷、招摇撞骗的一大原因。从欺世盗名的“刘太医”,到声称“绿豆治百病”的张悟本,从“照片先生”刘逢军,到“神仙道长”李一……一个比一个玄乎,一个比一个善于敛财,但是东窗事发被公众点破脓包后,往往只是沉寂而已,自身并未受到应有或多么大的惩处,当已经赚得盆满钵溢,沉寂又能如何?所谓的“大师”被撕下画皮后,为何依然过得很好、活得很滋润?这值得叩问。究竟是法律法规不健全还是执法部门太懒惰、不作为?

?

  此外,还需叩问,卫生部专家王锡宁为何力挺马悦凌?一个身家很丰厚的名人,身后总不缺抬轿子、吹喇叭、捧臭脚的所谓专家,只要不违背公共利益,这倒不太可怕,怕就怕两者存在利益勾连,吹喇叭是有利可图。

?

  在马悦凌看来,卫生部专家王锡宁仿佛成了救命稻草?其实,这是救命稻草还是压垮马氏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真说不好。卫生部已经表示,王锡宁针对马悦凌的事件进行表态,只是个人意见,不代表卫生部对此事的看法。但是,既然王锡宁顶着卫生部的名义为虎作伥,卫生部就不能简单地撇清责任,而应该依规约束。同时,针对马悦凌涉嫌非法行医之事等问题,执法部门应该尽快、准确地查证并及时依法惩处。如果法律不被尊重,骗子逍遥法外,马悦凌们怎会绝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