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色(2007
发布时间: 2022-11-19
神色(2007-2-235 28)

一个人的脸是有很多表情的.一举首一凝眉都是一个表情,一投足一侧目都是一种神态.正所谓查颜观色.一个人的悲喜都在脸上...即便是隐藏得在深沉的人.他肯定也是有表情的.----------喜怒哀乐...

本来就是人的本性----贪嗔痴啊.

贪嗔痴是人类相同的本性,是人类最为统一的思想。如果把贪嗔痴作为意识形态,那么,利益驱动理论与圣观法师的唯心主义,其实是一致的。

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两回事,人的思想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但他们的行动都是一样的。行为差异不过是不同人所处的约束条件不同而已。

众生在凡尘,藉由贪念的行使,致使在嗔恚之中,常会入于痴迷的阶段,此即受到自我追求物欲享受之不足,以及生活环境的舒适,常会因贪求的永无止境。而在于自己是否该适可而止?在贪图过份的物质、物欲的同时,必定会造罪与造业。

嗔于自己在润生之动作中,因有润生的动作,乃是在人世间常有的现象。因而『嗔恚』之心即是人类世界,相互比较的主要原因。

痴即是做一项事务之连贯性,因在一件事务当中,若无痴心一片,即难有持续与持恒力量的展现。

贪求欲念若是过份,即难以达至『中道』。在人类世界中,是阴阳两相对待的世界,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乃人世间之谛理。因而在『贪』之中是如此,『嗔』亦是如此,『痴』也是如此的阴阳对待世界中,必须要持恒达至中庸,才不会过与不及,乃在于给予贪求欲念是作良善的行使,还是造恶的来源?众生在贪求欲念的过程中,皆无法了知一切世相的本体,亦无法了知,对人类世界的任何一个环节,皆是在贪求的过程中。因而在平常境中,亦是如此,又在平常境中,皆是习以为常,故而自己入于造业与造福之中,故无法了知一切事务之真相,乃在平常境中来行使,即会沾沾自喜,自认为我不会造罪、我不会做恶的心态与环境,如此即易入于平常境的陷阱中。

一日三省吾身之过错,进为正,才是真实性。一个人真正能天人平衡.吐垢纳新,三念皆由良善的行使.那么他的精神就不是人了.是神.神非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而是一切尽在潜移默化之中.神之色也,非常人可揣度.

曾子曰 神之有色不在褶上.

阅读(84)|评论(1)|酷点(0)|收藏|分享|举报|分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