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心法要诀
发布时间: 2022-11-19
< 目录> 卷一
< 篇名> 四诊总括
属性 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
三关诊热寒,听声审病兼切脉,表里虚实随证参。
【注】儿科一道,自古为难,盖以小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失,
遂致千里之谬。气血未充者,气血尚未充盈也。难据脉者,脉无定准,不可只以脉为主
也。神识未发者,茫然无知识也。不知言者,不能言其疾苦也。诊小儿之病,惟凭察面部
形色,识其因何而生也。三关者,手虎口处风、气、命三关也,当视脉纹形色,以诊其
属热属寒也。听声者,听其五声所主之病也。审病者,审其安、烦、苦、欲、饮食、二便
也。切脉者,切脉之浮、沉、迟、数、滑、涩、大、小、有力、无力也。医者诚能以四诊参
合表里、虚实、寒热之病,则可保万全也。< 目录> 卷一四诊总括
< 篇名> 察色
属性 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额心颏肾鼻脾位,右腮属肺
左属肝,青肝赤心黄脾色,白为肺色黑肾颜。青主惊风赤火热,黄伤脾食白虚寒,黑色主痛多恶候,明
显浊晦轻重参。部色相生为病顺,部色相克病多难,相生实者邪助病,相克虚者正难堪。天庭青暗惊风
至,红主内热黑难痊,太阳青惊入耳恶,印堂青色惊泻缠。风气青惊紫吐逆,两眉青吉红热烦,鼻
赤脾热黑则死,唇赤脾热白脾寒。左腮赤色肝经热,右腮发赤肺热痰,承浆青惊黄呕吐,黑主抽搐
病缠绵。此是察色之大要,还将脉证一同参。
面部图p03-b9a.bmp
面部五脏部位图p03-b9b.bmp
【注】小儿之病,先从面部气色观之。详察五部之色,则五脏之病,自昭然可见矣。五
部者∶额属心,颏属肾,鼻属脾,左腮属肝,右腮属肺也。五色者
青为肝色,赤为心色,
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如面青主是惊风之证,面赤主火热,面黄主伤脾伤
食,面白主虚寒,面黑主痛,多是恶候。总之,五色明显为新病,其证轻;浊晦为久病,
其证重。部色相生为顺者,如脾病色黄,此正色也。若见红色,乃火能生土,故为顺也。
若见青色,乃木来克土,故为逆也。余病仿此。若气血充实,又遇部色相生,纵有外邪
助病,亦易为治疗。若久病气血虚弱,又遇部色相克,则正气不支,每难治疗。如天庭
青暗主惊风,红主内热,黑则不治。太阳青,主惊风,青色入耳者死。印堂青,主惊泻。风
池在眉下,气池在眼下,二处青主惊风,紫多吐逆。两眉青主吉,红色主多烦热。鼻赤
主脾热,鼻黑则死。唇赤主脾热,白主脾寒。左腮发赤主肝经有热,右腮发赤主肺热痰盛。
承浆青主惊,黄主吐,黑主抽搐。此皆察色之大要,再以脉证参之,庶治得其要矣。< 目录> 卷一四诊总括
< 篇名> 听声
属性 诊儿之法听五声,聆音察理始能明,五声相应五脏病,五声不和五脏情。心病声急多言笑,肺病声悲音不清,肝
病声呼多狂叫,脾病声歌音颤轻,肾病声呻长且细,五音昭着证分明。啼而不哭知腹痛,哭而不啼将作惊,煎不安心
烦热,嗄声声重感寒风。有余声雄多壮厉,不足声短怯而轻,多言体热阳腑证,懒语身冷阴脏形。狂言焦躁邪热盛,谵
语神昏病热凶,鸭声在喉音不出,直声无泪命将倾。虚实寒热从声别,闻而知之无遁情。
【注】小儿之病,既观其色,又当细听其声。盖笑、呼、歌、悲、呻五声,内应心、肝、
脾、肺、肾五脏也。五声不和,则知五脏有病之情矣,如心属火病,则声急喜笑;肺属
金病,则声悲音浊;肝属木病,则声狂叫多呼;脾属土病,则声颤轻如歌;肾属水病,则
其声长细如呻吟。有声有泪声长曰哭,有声无泪声短曰啼。如啼而不哭,则气不伸畅,主
腹痛;哭而不啼,则气急心烦,将成惊也。煎不安者,乃心经内热,故烦躁不宁也。嘎
声,音哑也。声重,声浊也。此为外感风寒也。有余之证其气实,故声雄大而壮厉;不
足之证其气虚,故声怯弱而轻短。多言与身热皆阳也,阳主腑,故曰阳腑证也;懒语与
身凉皆阴也,阴主脏,故曰阴脏证也。狂言焦躁者,邪热盛也;神昏谚语者,热乘于心,
故曰病热凶也。鸭声,声在喉中而哑,气将绝也;直声,声无回转而急,气将散也,二
者俱为不治之证。医者果能以此察之,则知表里脏腑,寒热虚实,诸病之情态无所遁矣!< 目录> 卷一四诊总括
< 篇名> 审病
属性 审儿之病贵详参,要在安烦苦欲间,能食不食渴不渴,二便调和通秘勘。发热无汗为表病,内热便硬作里看,安烦
昼夜阴阳证,苦欲冷暖定热寒。能食不食胃壮弱,渴与不渴胃湿干,便稠粘秽为滞热,尿清不赤乃寒占。耳尻肢凉知痘
疹,指梢发冷主惊痫,肚腹热闷乃内热,四肢厥冷是中寒。眉皱曲啼腹作痛,风热来临耳热缠,腹痛须按软与硬,喜按
不喜虚实参。欲保赤子诚心辨,对证施方治不难。
【注】小儿有病,贵乎详审。先问起居、安烦、苦欲何如?次问饮食能食不食?渴与
不渴?又次问二便或通或秘?而后病源可识矣!如发热、发汗,此邪在表也;内热便硬,
此邪在里也。安烦者,谓昼若烦热而夜安静,是阳旺于阳分,其病在阳;若夜烦热而昼安
静,是阳陷于阴分,其病在阴。苦欲者,喜冷恶热皆属阳病,故为热也;喜热恶冷皆属
阴病,故为寒也。胃壮者能食,胃弱者不能食,胃干燥者口渴,胃湿盛者口不渴。至于
大便稠粘,秽气难闻者,是内有滞热,从热化也;小便清白不赤为虚寒,从寒化也。若
耳梢冷,尻骨冷,四肢发冷者,此痘疹欲发之候。如单指梢发冷者,此惊痫将作之征。肚
腹热闷主内热,手足厥冷主中寒。小儿无故皱眉曲腰啼叫者,主内因腹痛也。两耳常常
发热者,主外因风热也,然腹痛又当按其或软与硬,若喜按者为虚,不喜按者为实。保
赤者须诚心勘问,对证施治,庶随手奏效矣!< 目录> 卷一四诊总括
< 篇名> 切脉
属性 小儿周岁当切脉,位小一指定三关,浮脉轻取皮肤得,沉脉重取筋骨间。一息六至平和脉,过则为数减迟传,滑脉
如珠多流利,涩脉滞涩往来艰。三部无力为虚脉,三部有力作实言,中取无力为芤脉,微脉微细有无间。洪脉来盛去无
力,数缓时止促结占,紧脉左右如转索,弦则端直张弓弦。浮为在表外感病,沉为在里内伤端,数为在腑属阳热,迟为
在脏乃阴寒。滑痰洪火微怯弱,弦饮结聚促惊痫,芤主失血涩血少,沉紧腹痛浮感寒。虚主诸虚不足病,实主诸实有余
看,痘疹欲发脉洪紧,大小不匀中恶勘。一息三至虚寒极,九至十至热极炎,一二十一十二死,浮散无根沉伏难。表里
阴阳虚实诊,惟在儿科随证参。
【注】周岁者,一岁也。有疾则当切脉,但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诊之,须用一指以
定三关。三关者,寸、关、尺也。浮脉者,轻取皮肤之上即得,故曰浮也。沉脉者,重按
筋骨之间则见,故曰沉也。一息者,人之一呼一吸也。至者,脉之至数也。一息六至为
和平之脉,则曰无疾。至数若过者,七至、八至也,谓之数脉;至数若减者,四至、五至
也,谓之迟脉。滑脉如珠,往来流利;涩脉滞涩,往来艰难。三部者,脉之浮、中、沉
也。浮、中、沉三部无力为虚,浮、中、沉三部有力为实。芤脉者,中取无力;微脉者,
按之微细,若有若无;洪脉者,来时虽盛,去时无力;促脉者,数而时止;结脉者,缓而
时止;紧脉者,左右如转索之象;弦脉者,端直如张弓弦,此皆言脉之形象至数也。浮脉
病在表,外感风寒也;沉脉病在里,内伤饮食也。数脉,病在六腑属阳也;迟脉,病在
五脏属阴也。滑主痰盛,洪主火热,微主怯弱之证。弦主停饮,结主积聚,促主惊痫,芤
主失血,涩主血少。沉紧主腹痛,浮紧主感寒。虚为不足,主诸虚;实为有余,主诸实。
洪紧者,痘疹欲发也。大小不匀者,中恶之证也。一息三至是虚寒之极,九至十至乃火
热太甚。此诸脉所主之病也。若一息只一至、二至,或十一、十二至者,皆死脉也。浮散
无根及沉浮取之不应指者,皆难治之脉也。凡病之阴阳表里虚实,虽可以诊脉而得,惟临
证时合望、闻、问三者,细为参考焉。< 目录> 卷一四诊总括
< 篇名> 虎口三关部位脉纹形色
属性 初生小儿诊虎口,男从左手女右看,次指三节风气命,脉纹形色隐隐安。形见色变知有病,紫属内热红伤寒,黄主
脾病黑中恶,青主惊风白是疳。风关病轻气关重,命关若见命多难。大小曲紫伤滞热,曲青人惊走兽占,赤色水火飞禽
扑,黄色雷惊黑阴痫。长珠伤食流珠热,去蛇吐泻来蛇疳,弓里感冒外痰热,左斜伤风右斜寒,针形枪形主痰热,射指
射甲命难全,纹见乙字为抽搐,二曲如钩伤冷传,三曲如虫伤硬物,水纹咳嗽吐泻环,积滞曲虫惊鱼骨,形如乱虫有蛔
缠。脉纹形色相参合,医者留神仔细观。
【注】凡初生小儿有疾病者,须视虎口叉手处脉纹之形色,以决病之生死轻重。男先
看左手次指内侧,女先看右手次指内侧。指之三节,初节曰风关,次节曰气关,三节曰
命关。其纹色红黄相兼,隐隐不见,则为平安无病,若纹色紫属内热,红属伤寒,黄为
伤脾,黑为中恶,青主惊风,白主疳证。纹
在风关主病轻,气关主病重,若过命关主病危难治。
虎口三关部位脉纹图p03-b9c.bmp
x风关次指第一节,气关次指第二节,命关次指第三节,虎口叉手处也。男先看左手次指内侧,女先看右手次指x
x内侧x
长珠形图流珠形图p03-b9d.bmp
去蛇形图来蛇形图p03-b9d-1.bmp
弓反里形图弓反外形图p03-b9e.bmp
纹斜向左形图纹斜向右形图p03-b9e-1.bmp
针形图枪形图p03-b9f.bmp
透关射指形图透关射甲形图p03-b9f-1.bmp
乙字形图二曲如钩形图p03-b9g.bmp
三曲如虫形图水字形图p03-b9g-1.bmp
环形图曲虫形图p03-b9h.bmp
鱼骨形图乱虫形图p03-b9h-1.bmp <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拭口(附下胎毒法)
属性 拭口须用胭脂法,秽净方无口病生,古云未啼先取秽,只缘未察此中情。
【注】婴儿初生,须用软棉裹指,拭净口中不洁,继以燕脂蘸茶清,擦口舌齿颊之间,
则不使一切口病生矣!古云
子未啼时先取秽血。此古人不详体察,盖儿在胞衣之中,以
脐蒂资生,胞中皆是氤氲精气,生长蒸化,并无血脉,儿口之血,从何而来?此说不经,不
可为训也。<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拭口(附下胎毒法)
属性 甘草之法自古称,能解诸毒性味平,浓煎频令儿吮服,免使胎毒蕴腹中。
【注】甘草味甘,平和五脏,解百毒之药也。四时皆可用,虚实皆可服。取中指一节,
用水煎浓,以棉缠指蘸水,令儿吮之,其毒自解。<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拭口(附下胎毒法)
属性 素禀胎热蕴于中,惟有黄连法最灵,水浸浓汁滴口内,脐粪胎毒自此清。
【注】黄连,清热解毒之要药也。凡夏月及四时,看儿有胎热者,恐热蕴于中致生他
病,故宜用之。须取黄连数块,捶碎用汤浸出汁,时时滴儿口中,以脐粪下为度,其毒自解矣。<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拭口(附下胎毒法)
属性 朱蜜镇神利肠胃,清热防惊大有功,胎热便秘皆堪用,禀赋怯弱慎而行。
【注】朱砂镇心定惊,兼能除邪。蜂蜜解毒润肠,更能清热。一镇一润,功效殊常。胎
热便闭者,四时皆可用之,取一大豆许,研细水飞过,炼蜜调匀,乳汁化服最佳。惟胎
禀太弱者,不宜用也。<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拭口(附下胎毒法)
属性 怯弱之儿豆豉法,宣发胎毒功最良,儿生冬月亦宜此,煎取浓汁当乳尝。
【注】淡豆豉,轻腐宣发之药也。凡怯弱之儿,或值冬月欲解胎毒者,只将此药煎为
浓汁,与儿三五口,其毒自开矣。<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断脐
属性 脐带剪切即用烙,男女六寸始合宜,烙脐灸法防风袭,胡粉封脐为避湿。
【注】婴儿初生,先用剪刀向火烘热,剪断脐带。次用火器绕脐带烙之,当以六寸为
度,不可过为短长。短则伤脏,长则损肌。断讫,又用烙脐饼子安灸脐上,以防风邪外入。
随用胡粉散敷脐带间,用软绢新棉封裹之,以避尿湿、风邪。如药不备,即以细熟艾一块,
照根据前法封裹。
x烙脐饼子x
豆豉黄蜡(等分)麝香(少许)
上以豆豉、麝香研匀,熔蜡,量脐大小捻为饼,灸用。
x胡粉散x
胡粉甑带灰干姜白石脂棉灰(各等分)麝香(少许)
共为细未,每用一钱,敷脐上封之。<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浴儿
属性 浴儿之法五枝汤,冬夏寒温适可当,加猪胆汁去污秽,且滋肌肤免生疮。
【注】断脐后三日浴儿,此法其来旧矣。为其革污秽也。临浴时,须择无风密处,适可而止,不可久在水中,冬月
恐其受寒,夏日恐其伤热。其为汤之法,须用桃、槐、桑、梅、柳枝熬成,再加猪胆汁以去其污秽,且能滋润
肌肤,令儿胎疮不生。<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藏胎衣法
属性 藏衣新瓶用帛缠,埋筑天德月空边,向阳高燥宜严密,令儿无疾寿绵绵。
【注】凡藏胎衣,盛在新瓶内,以青帛裹瓶口,择向阳高燥之地,天德月空处,掘地三尺埋之,儿自长寿无疾。
若藏衣不谨,于儿不利。<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天德月空
属性 正月在丁二月坤,三月居壬四月辛,五干六甲七月癸,八艮九丙十乙宫,十一巽兮
庚十二,此是天德牢记心。月空单月壬共丙,
双月俱在甲与庚。
【注】天德 如正月在丁,二月在坤,三月在壬,四月在辛,五月在干,六月在甲,七
月在癸,八月在艮,九月在丙,十月在乙,十一月在巽,十二月在庚是也。
月空 如正月在丙壬,二月在甲庚,三月在丙壬,四月在甲庚,五月在丙壬,六月
在甲庚,七月在丙壬,八月在甲庚,九月在丙壬,十月在甲庚,十一月在丙壬,十二月
在甲庚是也。
天德方向俱根据此图为准。其月空方向,单月在丙壬方,双月在甲庚方。四处如值天备方向不便,
即按图寻丙、壬、甲、庚所在用之;如值月空方向不便。亦按图寻天德用之。
天德图ps101-8a1.bmp <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剃头
属性 小儿弥月剃胎头,密室温和适可求,杏麻薄腻揉头上,胎毒疮一切休。
【注】儿盈月剃头,须向密室温暖处剃之,为其气血未盈,寒风易入。剃后须用杏仁三
枚研细,入薄荷三叶,再同研,将麻油滴三四点,合腻粉拌匀,擦头上能避风邪,免生
。热毒等证。<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不啼
属性 小儿生下不能啼,俗语名之为草迷,多因临产难生育,或值严寒气所逼。气闭不通声不出,奄奄呼吸命须臾,气闭
不通葱鞭背,寒逼急用火熏脐。
【注】儿生落地,啼声即发,形生命立矣。有不啼者,俗云草迷。多因临产时生育艰难,
以致儿生,气闭不通,所以不啼也。急以葱鞭其背,使气通则啼。又有时值天寒之际,儿
气为寒所逼,亦不能啼。宜用熏脐带法,急为挽回,庶气通而啼声出也。若气绝无声,面
青甲黑,是形虽存而命已不立,安望其生哉!
x鞭背法x
小儿初生气不通,奄奄呼吸少啼声,用葱鞭背轻轻击,须臾声发可回生。
【注】葱辛通气,击动醒神。用葱鞭背者,取开通击醒之义也。如无葱,以手轻击之亦可。
x熏脐带法x
小儿生下或冒寒,气闭无声啼则难,油捻熏脐休剪带,暖气入腹自通安。
【注】儿初生方离母腹,若值天寒,气为寒闭,使儿声不出。须急用棉絮包裹,抱于
怀中,且勿断脐,用纸捻蘸油,点火于脐带下往来熏之,令火气由脐入腹,寒得温散,气
得暖通,啼声自出矣!<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不乳
属性 儿生能乳本天然,若不吮兮必有缘,腹中秽恶未下净,或在胎中素禀寒。秽恶不净一捻效,胎寒不
乳匀气先,若更面青肢冷厥,此是寒虚理中煎。
【注】不乳,谓初出胞胎不吮乳也。其故有二,不可不辨
儿生腹中脐粪未下,能令
小儿腹满气短,呕吐不乳,当用一捻金治之。若儿母过食寒凉,胎受其气,儿必腹痛多啼,
面色青白,宜匀气散主之;若四肢厥逆者,理中汤主之。
x一捻金x
大黄(生)黑丑白丑人参槟榔(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少许蜜水调服。
x匀气散x
陈皮桔梗(各一钱)炮姜砂仁炙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共为细末,每服五分,红枣煎汤调服。
x理中汤x
人参白术(土炒)干姜甘草(炙)
引用红枣肉,水煎服。
【方歌】理中人参并干姜,白术甘草共为汤,胎寒诸疾皆当服,不乳肢冷更堪尝。<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眼不开
属性 儿生眼闭不能开,皆因脾热受于胎,内用地黄汤最妙,熊胆洗目效灵哉。
【注】小儿初生眼不开者,因孕妇饮食不节,恣情浓味,热毒熏蒸,以致热蕴儿脾,眼
胞属脾,其脉络紧束,故不能开也。内服生地黄汤,外用熊胆汤洗之自愈。
x生地黄汤x
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天花粉甘草(生)
水煎服
【方歌】目闭不开胎热成,生地黄汤赤芍芎,当归花粉生地草,水煎速服莫消停。
x熊胆洗法x
熊胆黄连(各少许)
用滚汤淬洗,其目自开。(药物红投水中叫淬)<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吐不止
属性 儿吐不止何因生,秽恶停留胃内成,或缘禀赋胎寒热,或因生时感寒风。秽恶一捻金散下,外感
香苏温散能,热涎酸粘连陈治,寒吐清沫用理中。
【注】儿自胞胎既脱以后,有因便秘、腹中秽恶不净,令儿腹满其吐不止者,一捻金
主之;若生育时触冒寒邪,入里犯胃,则曲腰而啼,吐沫不止者,香苏饮温散之。又有
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二陈汤加黄连主之;若胎前受寒,面青
白、四肢冷、口吐清稀白沫者,理中汤主之。
x一捻金x(方见不乳)
x香苏饮x
藿香苏叶浓朴(姜炒)陈皮茯苓木香(煨)枳壳(麸炒)炙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香苏饮用藿香苏,浓朴陈皮枳壳茯,甘草木香一并入,生姜为引吐能除。
x黄连二陈汤x
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儿生胎热吐频频,医治须当用二陈,半夏陈皮茯苓草,姜连加入效如神。
x理中汤x<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不小便
属性 小便不通胎热壅,异赤八正二方从,外用豆豉贴脐法,须臾小便自能通。
【注】小儿初生不小便者,乃胎热流于下也,宜导赤散。热盛者八正散主之。外用豆
豉膏贴脐上,则小便自通矣。
x导赤散x
生地黄木通甘草(生)
引用灯心、竹叶水煎服,加黄连、滑石、赤苓更妙。
【方歌】方名导赤妙难言,生地木通甘草煎,引用灯心共竹叶,清热利水便如泉。
x八正散x
扁蓄瞿麦滑石(飞)木通赤苓车前子生大黄栀子(生)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八正散治小便秘,扁蓄瞿麦车前利,木通滑石赤茯苓,大黄栀子合成剂。
x豆豉膏x
淡豆豉(一勺)田螺(十九个)葱(一大束)
捣烂,用芭蕉汁,调贴脐上。<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不大便
属性 大便不通名锁肚,皆缘热毒受胎中,朱蜜捻金俱可用,急咂五心脐下通。
【注】小儿初生之日或次日即大便者,俗
云下脐屎。此肠胃通和,幽门润泽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锁肚,乃胎中受辛热
之毒,气滞不通也。其儿必面赤、腹胀、不乳、多啼,宜先用朱蜜法治之,设若不应,用
一捻金量儿与之。继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咂儿前后心、手足心并脐下,共七处,以皮见
红赤色为度,须臾大便自通矣。
x朱蜜法x(方见拭口)
x一捻金x(方见不乳)<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大小便不通
属性 二便俱秘胎热极,木通散与紫霜丸行热开结真神妙,口嘬之法悉如前。
【注】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者,最为急候,乃胎中热毒太甚而成也。急用前口咂五心脐
下法,再以木通散行其热,紫霜丸开其结,庶可望生。若延至七日,谓之一腊,肚腹硬胀,
常作呻吟,则难治矣!
x木通散x
车前子扁蓄瞿麦木通赤苓山栀滑石(飞)黄芩生甘草大黄
引用灯心水煎服,或入薄荷同煎。
【方歌】二便闭兮如何医,木通散用甚为奇,车蓄瞿通苓栀子,滑芩甘草大黄宜。
x紫霜丸x
代赭石(火煨醋浸三、五次,研,一两)赤石脂(一两)杏仁(炒,去皮尖,六十粒)巴豆(去
油膜,三十粒)
上研细末,饭糊如麻子大,日服三丸,白水下。<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肛门内合
属性 有因热毒肛门结,或者内合无隙通,清毒宜服黑白散,脂瞒簪通导法精。
【注】小儿初生,肛门内合有二∶一者热毒太甚,壅结肛门;一者脂膜遮瞒,无隙可
通。如肛门壅结者,急服黑白散,外用苏合香丸,作枣核状纳入孔中,取其香能开窍,又
能润泽。大便一下,庶可望生。如脂膜遮瞒,无隙可通者,先以金玉簪透之,刺破脂膜,再
以苏合香丸照前法导之,庶可挽回于万一耳!
x黑白散x
黑牵牛(半生半炒)白牵牛(半生半炒)生大黄槟榔陈皮(各五钱)生甘草(三钱)元
明粉(一钱)
上除槟榔不过火,余五味或晒或焙,仍合槟榔为末,同元明粉入乳钵内研细,每服五分至六、七分,温蜜汤化服。<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噤口
属性 噤口舌上如黍米,吮乳不得啼渐难,清肝龙胆汤极妙,腹硬便秘紫霜丸,吐涎牙紧擦牙
效,次用辰砂全蝎煎,病势稍安勿过剂,调和脾胃匀气先。
【注】小儿噤口之证,失治多至不救。其候舌上生疮如黍米状,吮乳不得,啼声渐小,
因胎热所致也。法当清热疏利,以龙胆汤主之。若肚腹胀硬,二便不通者,紫霜丸主之。
又有一种口吐白沫,牙关紧急者,此胎热内结,复为风邪外袭,当以秘方擦牙散先擦其
牙关,次服辰砂全蝎散,中病即止,不可过服。证退当调和脾胃,以匀气散主之。
x龙胆汤x
柴胡黄芩生甘草钓藤钩赤芍大黄(纸裹煨)龙胆草蜣螂(去翅足)桔梗赤茯苓
引用枣肉,水煎服。
【方歌】噤口龙胆汤极灵,柴胡黄芩草钩藤,赤芍大黄龙胆草,蜣螂桔梗赤茯苓。
x紫霜丸x
x秘方擦牙散x
生南星(去皮脐,二钱)龙脑(少许)
研为极细末,用指蘸,合生姜汁放大牙根擦之立效。如不开者,将应用之药调和稀糊,含在不病患口内,以笔管插
入病患之鼻孔,用气将药吹入。
x辰砂全蝎散x
辰砂(水飞,五分)全蝎(去毒,三枚)硼砂龙脑麝香(各一分)
上为极细末,用乳母唾调抹口唇里及齿上。
x匀气散x<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撮口
属性 撮如囊口吮乳难,舌强唇青吐沫痰,面色赤黄胎热极,四肢厥冷命难全。痰盛宜用蚕散,
便秘须进紫霜丸,惊热龙胆汤极妙,抽搐撮风散自安。
【注】撮口者,口撮如囊口也。吮乳不得,舌强唇青,面色黄赤,乃心脾之热,受自胎
中而然也。其证为危候,急当随证治之。如气高痰盛者,辰砂蚕散主之;二便秘结者,
紫霜丸主之;身热多惊者,龙胆汤主之;手足抽搐者,撮风散主之。若更口吐白沫,四
肢厥冷,虽有神丹,终属无济。
x辰砂蚕散x
辰砂(水飞,五分)僵蚕(直的去系嘴炒,一钱)蛇蜕皮(炒,一钱)麝香(五分)
上为末,用蜜调敷唇口。
x紫霜丸x(方见二便不通)
x龙胆汤x(方见噤口)
x撮风散x
赤脚蜈蚣(炙,半条)钓藤钩(一钱五分)朱砂(水飞)直僵蚕(焙)全蝎尾(各一钱)麝
香(一字)
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脐湿脐疮
属性 浴儿不慎水浸脐,或因绷袍湿渍之,脐间淋漓多痛痒,甚则肿作疮痍,脐湿必用渗脐散,疮肿金
黄散最宜,治疗之法须如此,临证施之不可疑。
【注】儿生洗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既包裹毕,宜时常留意,勿令尿湿浸脐。
如不知慎,遂致肚脐浸渍不干,名曰脐湿,须以渗脐散敷之。甚则赤成疮,名曰脐疮,须
以金黄散敷之,庶不致寒湿之气内攻也。
x渗脐散x
枯矾龙骨(,各二钱)麝香(少许)
研细末,干撒脐中。
x金黄散x
川黄连(二钱半)胡粉龙骨(,各一钱)
上为末敷患处。<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脐突
属性 婴儿蕴热在腹中,伸引频频卧不宁,努胀其气冲脐本,虚大光浮脐突成。速服犀角消毒饮
二豆能消肿赤攻,最忌寒凉敷脐上,冰凝毒热反成凶。
【注】婴儿热在腹中,无所发泻,故频频伸引,睡卧不宁,努胀,其气冲入脐间,所
以脐忽肿赤,虚大光浮,名曰脐突。此乃胎热所致,非断脐不利之过也。内服犀角消毒
饮,外敷二豆散,其肿自消。最忌寒凉之药敷于脐上,恐寒凝毒热,反为害也。
x犀角消毒饮x
牛蒡子(炒研)生甘草荆芥防风金银花
水煎熟,临服入犀角细末调匀服。
【方歌】犀角消毒牛蒡加,甘草荆防金银花,细研犀角调匀服,脐突能消功最佳。
x二豆散x
赤小豆(不去皮)豆豉天南星(去皮脐)白蔹(各一钱)
上为细末,用五分芭蕉汁调敷脐四旁,日二次。<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脐风
属性 断脐不慎起脐风,感受风寒湿水成,将成驱风散最效,已成兼证要分明,腹胀便秘黑白散
,面白肢寒用理中,痰涎壅盛僵蚕散,壮热面赤龙胆清,呕吐多啼益
脾治,唇青撮口撮风平,脐青口噤为不治,一腊逢之命必倾。
【注】脐者,小儿之根蒂也,名曰神阙。穴近三阴,喜温恶凉,喜干恶湿,如断脐悉
遵前法,脐风何自而起?惟不知慎重,以致水湿、风冷之气入于脐中,儿必腹胀脐肿,日
夜啼叫,此脐风之将作也,须急用驱风散治之。若寒邪深入,已成脐风者,又当视其所
兼之形证治之。如肚腹胀硬,大便不通者,风兼实也,黑白散主之;面青肢冷,二便不实
者,风兼虚也,理中汤主之;痰涎壅盛,气高喘急者,风兼痰也,辰砂僵蚕散主之;身
体壮热,面赤口干者,风兼热也,龙胆汤主之;面青呕吐,曲腰多啼者,风兼寒也,益
脾散主之;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风兼惊也,撮风散主之。若脐边青黑,口噤不开者,
是为内抽不治。脐风见于一腊者,亦不治。一腊者,七日也。儿生七日,血脉未凝,病已中脏,医之无益。
x驱风散x
苏叶防风陈皮浓朴(姜炒)枳壳(麸炒)木香(煨)僵蚕(炒)钓藤钩生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脐风将作用驱风,苏防陈朴枳香从,僵蚕钩藤与甘草,生姜加入更通灵。
x黑白散x(方见肛门内合)
x理中汤x(方见不乳)
x辰砂僵蚕散x(方见撮口)
x龙胆汤x(方见噤口)
x益脾散x
白茯苓人参草果(煨)木香(煨)炙甘草陈皮浓朴(姜炒)紫苏子(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汤调服。
x撮风散x<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天钓
属性 天钓邪热积心胸,痰涎壅盛气不通,螈壮热同惊证,头目仰视若钓形。九龙控涎医搐掣,牛黄
散用善驱风,螈减参钩藤饮,爪甲青色苏合精。
【注】小儿天钓证,由邪热痰涎壅塞胸间,不得宣通而成,发时惊悸壮热,眼目上翻,手
足螈,爪甲青色,证似惊风,但目多仰视,较惊风稍异。痰盛兼搐者,九龙控涎散主之;
惊盛兼风者,牛黄散主之;搐盛多热者,钩藤饮主之;爪甲皆青者,苏合香丸主之。
x九龙控涎散x
赤脚蜈蚣(酒涂炙干,一条)滴乳天竺黄(各一钱,二味研匀)腊茶雄黄炙甘草(各
二两)荆芥穗(炒)白矾(枯,各一钱)绿豆(半生半熟,一百粒)
上为末,每服五分,人参薄荷汤调下。
x牛黄散x
牛黄(细研,一钱)朱砂(水飞细研,一钱)麝香(五分)天竺黄(二钱)蝎梢(一钱)钓
藤钩(二钱)
研匀,每服一字,新汲水调下。
x钩藤饮x
人参全竭(去毒)羚羊角天麻甘草(炙)钓藤钩
水煎服。
【按】天钓乃内热痰盛,应减人参。
【方歌】天钓须用钩藤饮,螈连连无止歇,人参羚羊与钩藤,炙草天麻共全蝎。
x苏合香丸x(方见肛门内合)<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内钓
属性 内钓肝脏病受寒,粪青潮搐似惊痫,伛偻腹痛吐涎沫,红丝血点目中缠。螈甚者钩藤饮,急啼腹
痛木香丸,肢冷甲青唇口黑,养脏温中或保全。
【注】内钓者,多因肝脏素病,外受寒冷,其候粪青潮搐者,作止有时也。伛偻腹痛者,
曲腰而痛也,口吐涎沫,证虽与惊痫相类,但目有红丝血点。螈甚者,钩藤饮主之;急
啼腹痛者,木香丸主之;若肢冷甲青,唇口黑者,养脏散主之。然内钓至此,乃中寒阴
盛不治之证,用此救治,庶或保全。
x钩藤饮x(方见天钓)
x木香丸x
没药木香(煨)茴香(炒)钓藤钩全蝎乳香(各等分)
先将乳香没药研匀,后入诸药末和毕,取大蒜少许研细,和丸如桐子大,晒干,每次二丸,钩藤汤下。
x养脏散x
当归沉香木香(煨)肉桂川芎(各半两)丁香(二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淡姜汤调服。< 目录> 卷一初生门(上)
< 篇名> 盘肠气痛
属性 盘肠寒搏肠中痛,曲腰不乳蹙双眉,定痛温中豆蔻散,熨脐外治法堪垂。
【注】凡盘肠气痛,皆由寒邪所搏,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宜白豆蔻散主之。外用
熨脐法,其效甚速。
x白豆蔻散x
白豆蔻砂仁青皮(醋炒)陈皮炙甘草香附米(制)蓬莪术(各等分)
上为末,各服一钱,紫苏煎汤调下。
x熨脐法x
淡豆豉生姜(切碎,各二钱)葱白(五茎)食盐(一两)
同炒热,置脐上熨之。<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目烂
属性 儿生两目痛难睁,胞边赤烂胎热攻,内用地黄汤清热,外点真金目即明。
【注】目烂者,胞边赤烂,痛痒难睁。因胎中蕴热,生后,毒热上攻于目,故有是证。
内服地黄汤以清热,外用真金散以点目,其证自愈。
x生地黄汤x(方见目不开)
x真金散x
黄连(生)黄柏(生)当归赤芍药(各一钱)杏仁(炒,去皮尖,五分)
上锉散,乳汁浸一宿,晒干,为极细末,用生地黄汁调一字,频频点眼即愈。<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悬
属性 上肿起号悬,皆因胎毒热上冲,法当刺破盐汤拭,如圣一字掺之灵。
【注】凡喉里上肿起,如芦箨盛水状者,名曰悬痈(芦箨者,芦笋也)。此胎毒上攻,
须以棉缠长针留锋刺之,泻去青黄赤汁。未消者来日再刺。刺后以盐汤拭口,用如圣散或一字散掺之。
x如圣散x
铅霜(一钱)真牛黄(一钱)太阴元精石朱砂(水飞,各二钱五分)龙脑(五分)
上为极细末,每用一字掺患处。
x一字散x
朱砂(水飞)硼砂(各五分)龙脑朴硝(各一分)
上为极细末,用蜜调少许,鹅翎蘸搽口内。<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重龈
属性 重龈胎热胃中蓄,牙根肿胀痛难禁,刺破一字散敷上,继进清胃效如神。
【注】重龈者,因小儿在胎有热蓄于胃中,故牙根肿如水泡,名曰重龈,治法用针刺破,
以盐汤拭净,外敷一字散,内服清胃散,其肿自消。
x一字散x(方见悬痈)
x清胃散x
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胃散洽胃热熏,生地黄连当归身,丹皮升麻石膏,临煎须要入灯心。<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鹅口
属性 鹅口白屑满舌口,心脾蕴热本胎原,清热泻脾搽保命,少迟糜烂治难痊。
【注】鹅口者,白屑生满口舌,如鹅之口也。由在胎中受母饮食热毒之气,蕴于心、脾
二经,故生后遂发于口舌之间。治法以清热泻脾散主之,外用发蘸井水拭口,搽以保命
散,日敷二三次,白退自安。倘治之稍迟,必口舌糜烂,吮乳不得,则难痊矣。
x清热泻脾散x
山栀(炒)石膏()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热泻脾治鹅口,石膏生地赤苓煎,芩连栀子合成剂,加入灯心病即安。
x保命散x
白矾(烧灰)朱砂(水飞,各二钱五分)马牙硝(五钱)
上研末,以清水搅取汁,涂舌与口角上。<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吐舌
属性 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宁。
【注】吐舌者,伸长而收缓也,因心经有热所致,故面红、烦躁、口渴、尿赤,宜泻
心导赤汤主之。
x泻心导赤汤x
木通生地黄连甘草(生)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泻心导赤汤最良,心热吐舌即堪尝,木通生地黄连草,灯心加入服自强。<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弄舌
属性 弄舌时时口内摇,心脾热发口唇焦,烦热舌干大便秽,泻黄导赤并能疗。
【注】儿舌口中摇动者,因心脾有热,以致唇焦舌干,烦热便秽。先用泻黄散,次服泻心导赤汤。
x泻黄散x
藿香叶山栀子(炒)石膏()防风甘草(生)
引加灯心水煎服
【方歌】弄舌泻黄散最神,藿香叶配山栀仁,甘草防风石膏,临时煎服入灯心。
x泻心导赤汤x(方见吐舌)<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重舌
属性 舌下肿突似舌形,心脾积热上攻冲,内服宜以清热饮,外敷凉心功最灵。
【注】重舌者,因舌下近舌根处其肿形似舌,故名重舌。此心、脾之热,宜服清热饮,
外吹凉心散。
x清热饮x
黄连(生)生地木通甘草(生)连翘(去心)莲子
引用淡竹叶水煎,时时灌入口中
【方歌】清热饮内用黄连,生地莲子木通甘,连翘更加淡竹叶,一同煎服自然安。
x凉心散x
青黛硼砂黄柏黄连(人乳拌晒)人中白(过,各二钱)风化硝(一钱)冰片(二分)
上为极细末,吹之甚效。<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木舌
属性 木舌心脾积热成,肿胀木硬证多凶,外用川硝敷舌上,内服泻心导赤灵。
【注】木舌一证,皆因心脾积热而成,盖脾之脉络在舌下,又舌为心苗,遇火上冲,令
儿舌肿满木硬,不能转动,故名木舌。外用川硝散敷舌上,内服泻心导赤汤。若不急治,
必至难救。
x川硝散x
朴硝(五分)真紫雪(二分)盐(一分)
上为细末,以竹沥调敷舌上。
x泻心导赤汤x(方见吐舌)<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乳
属性 乳之候非一端,伤乳停痰胃热寒,热宜和中清热饮,寒用温中止吐煎,伤乳平胃散
最妙,停痰二陈汤可痊,若是满而自溢者,常须节乳自能安。
【注】小儿乳,证非一端,有宿乳、停痰、胃寒、胃热之分,不可一例而治。如面
色多赤,二便微秘,手足指热,此为热也,宜和中清热饮主之;面色青白,粪青多沫,手
足指冷,此因寒而也,宜温中止吐汤主之;口热唇干,夜卧不宁、手足心热,此为伤乳
而也,宜平胃散主之;胸膈膨满,呕吐痰涎,此因停痰而也,宜枳桔二陈汤主之。若
吃乳过多,满而自溢者,不须服药,惟节乳则见自止矣。
x和中清热饮x
黄连(姜炒)半夏(姜制)陈皮茯苓藿香砂仁
引用姜水煎服。
【方歌】和中清热饮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攒,藿香砂仁合成剂,水煎徐服可安全。
x温中止吐汤x
白豆蔻(研)茯苓半夏(姜制)生姜
水煎,冲磨沉香汁服。
【方歌】温中止吐白豆蔻,茯苓半夏共生姜,临服沉香汁加入,专治乳自寒伤。
x平胃散x
苍术(炒)陈皮浓朴(姜炒)甘草(炙)麦芽(炒)砂仁(研)
引用姜水煎服。
【方歌】小儿伤乳多吐,平胃调中功可见,苍陈浓朴甘草偕,加入麦砂姜一片。
x枳桔二陈汤x
枳壳(麸炒)桔梗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炙)
引用姜水煎服。
【方歌】停痰乳不能安,枳桔二陈汤最先,枳桔陈半苓甘草,生姜加入实时痊。<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夜啼
属性 夜啼寒热因胎受,须将形色辨分明,寒属脾经面青白,手腹俱冷曲腰疼,面赤溺闭属心热。热用导赤
寒钩藤,若无寒热表里证,古法蝉花散最精。
【注】小儿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热。皆受自胎中,观其形色便知
病情矣。如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钩藤饮主之;面赤唇
红,身腹俱热,小便不利,烦躁多啼者,心热也,导赤散主之,若无以上形证,但多啼
者,用蝉花散最当。
x导赤散x(方见小便不通)
x钩藤饮x
川芎白当归茯神白芍(炒)茯苓甘草(炙)木香(煨)钓藤钩
引用红枣水煎服。
【方歌】夜啼之证因脾寒,须服钩藤饮可痊,芎归神芍苓甘草,木香钩藤红枣煎。
x蝉花散x
蝉蜕(下半截,不拘多少)
上研细末,每服少许,薄荷煎汤调下。<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胎黄
属性 儿生遍体黄如金,湿热熏蒸胎受深,法当渗湿兼清热,地黄犀角二方神。
【注】胎黄者,遍体面目皆黄,其色如金,乃孕妇湿热太盛,小儿在胎受母热毒,故生
则有是证也。法当渗湿清热,须分轻重治之,色微黄者生地黄汤,深黄者犀角散。
x生地黄汤x
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天花粉赤茯苓泽泻猪苓生甘草茵陈蒿
引用灯心,水煎,食前服。
【方歌】胎黄须用地黄汤,四物花粉赤苓良,泽泻猪苓甘草等,茵陈加入水煎尝。
x犀角散x
犀角(镑)茵陈蒿栝蒌根升麻甘草(生)龙胆草生地黄寒水石()
水煎,不拘时服。
【方歌】胎黄又有犀角散,甘草犀角与茵陈,升麻胆草生地共,寒水石同栝蒌根。<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胎赤
属性 胎赤胎中受毒热,生后遍体若丹涂,清热解毒汤极妙,蒋氏化毒功效殊。
【注】胎赤者,因孕妇过食辛热之物,以致毒热凝结,蕴于胞中,遂令小儿生下头面、
肢体赤若丹涂,故名曰胎赤。当以清热解毒汤主之。热盛便秘者,蒋氏化毒丹主之。
x清热解毒汤x
生地黄黄连金银花薄荷叶连翘(去心)赤芍木通甘草(生)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热解毒汤堪夸,生地黄连金银花,薄荷连翘赤芍药,木通甘草灯心加。
x蒋氏化毒丹x
犀角黄连桔梗元参薄荷叶甘草(生)大黄(生,各一两)青黛(五钱)
上为细末,炼白蜜为丸,重六分,每服一丸,灯心汤化服。<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赤游风
属性 赤游胎中毒热成,皮肤赤肿遍身行,头面四肢犹可治,若归心腹命难生。内服犀角蓝叶散,
外用砭法敷神功,百日之内忌砭血,贴涂二法可安宁。
【注】小儿赤游风证,多由胎中毒热而成。或生后过于温暖,毒热蒸发于外,以致皮肤
赤热而肿,色若丹涂,游走不定,行于遍身,故名曰赤游风。多发于头面、四肢之间,若
内归心腹则死。治法当服犀角解毒饮。如不愈,继以蓝叶散,外用砭法刺出毒血。毒甚
者,敷以神功散;毒轻者,不用敷药。在百日内者,小儿忌砭血,以其肌肉难任也。须
用猪肉贴法,或以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涂之,甚效。
x犀角解毒饮x
牛蒡子(炒)犀角荆芥穗防风连翘(去心)金银花赤芍药生甘草川黄连生地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犀角解毒药最良,牛蒡犀角合荆防,连翘银花赤芍药,甘草川连生地黄。
x蓝叶散x
蓝叶(五钱)黄芩犀角屑川大黄(锉,微炒)柴胡栀子(生,各二钱)川升麻(一钱)石
膏(一钱)生甘草(一钱)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渣,兑竹沥一酒杯,煎三两沸,放温,量儿大小用之,气怯弱者,可
去大黄。
x砭血法x
口吮毒血各聚一处,用细瓷器击碎,取锋芒者,将箸头(即筷子)劈开夹住,用线缚定,两指轻撮箸
梢,令瓷芒对聚血处,再用箸一根频击,刺出毒血。砭后毒甚者,以神功散敷之;毒轻者,砭后不可用,恐皮肤既破,
草乌能作痛也。如患在头者,不用砭法,只宜卧针倒挑患处,出毒血则愈。
x神功散x
黄柏(炒)草乌(生)
上各为末,等分,用漱口水调敷(按
以不用为佳),频以漱口水润之。
x猪肉贴法x
用生猪肉切片,贴于赤肿处,数数更换。
x涂法x
生赤小豆不拘多少,研为细末,用鸡子清调涂患处,干则再涂。<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初生无皮
属性 儿生无皮有二端,父母梅毒遗染传,或因未足月生早,无皮赤烂痛难堪。梅毒换肌消毒散,胎怯
当归饮能痊,外敷清凉鹅黄粉,毒解形完肤自坚。
【注】婴儿生下无皮,其证有二∶或因父母素有杨梅结毒,传染胞胎,故生下或上半
身赤烂,或下半身赤烂,甚至色带紫黑;又有因月分未足,生育太早,遍体浸渍红嫩而
光。二证俱属恶候。遗毒者,内服换肌消毒散,外用清凉膏或鹅黄散敷之;胎元不足者,
内服当归饮,外用稻米粉扑之。毒解形完者,
谓解去毒瓦斯,其皮自渐渐生完而坚实矣。
x换肌消毒散x
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川芎皂刺土茯苓金银花连翘(去心)甘草(生)白芷苦
参白藓皮防风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无皮换肌消毒治,四物皂刺土茯苓,银花连翘草白芷,苦参白藓共防风。
x当归饮x
何首乌(制)白藓皮白蒺藜甘草当归生地黄白芍药人参黄川芎
水煎服。
【方歌】当归饮治儿无皮,面白肢冷服最宜,首乌藓皮白蒺藜,甘草四物共参。
x清凉膏x
锻石(未经水湿成块者,四两。)
用水泡之,没指半许,露一宿,面上有浮起如云片者,轻轻取之,微带清水,视其多寡,对小磨香油亦如之,以顺
搅成膏为度,用鸡翎搽之自愈。
x鹅黄散x
黄柏(生)石膏(,各等分。)
共研为细末扑之,湿则干扑,干则用猪苦胆调搽。
x扑粉法x
早稻白米作粉,时时扑之,其皮渐生。< 目录> 卷二初生门(下)
< 篇名> 变蒸
属性 万物春生夏热长,儿生同此变形神,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曰一蒸。变长百骸生脏腑,蒸增智
慧发聪明,十八五百七十六,变蒸既毕形神成,变蒸之状身微热,耳尻骨冷无病情。
【注】天地生化万物,必以春温、夏热。儿之初生,变生形神亦同此理。自生之日至
三十二日,曰一变;至六十四日,曰一蒸。变则长其百骸,生其脏腑;蒸则增其智能,发
其聪明也。曰十八五百七十六者,谓十变五蒸之外,又有三大蒸,合计五百七十六日也。
变蒸既毕,形神俱足,此后则不复变蒸矣。然每变蒸之时,其状惟身微热、耳冷、尻骨冷,
而无他病情状。盖以阴阳和变,生化形神,故无他病情状也。身微热者,以阴阳氤氲变蒸
之气而然也;耳尻冷者,耳尻属阴,以阳不伤阴,而与阴和之象,故不热也。
【按】变蒸既曰生五脏六腑次序,又曰包络、三焦二经俱无形状,故不变不蒸。夫包
络乃周身脂膜联系百骸脏腑者,三焦乃躯壳内气充满百骸脏腑者,变蒸时岂独不及之耶?
其说不经,细阅《灵》《素》自知,附辨以俟识者。< 目录> 卷二惊风门
< 篇名> 惊风总括
属性 心主惊兮肝主风,心热肝风作急惊,素虚药峻因成慢,吐泻后起慢脾风。急惊阳证有实象,慢脾阴证有虚形,慢惊
半阴半阳证,虚实寒热要详明。
【注】心藏神,心病故主惊也;肝属木,肝病故主风也。凡小儿心热肝盛,一触惊受
风,则风火相搏,必作急惊之证也,若素禀不足,或因急惊用药过峻,暴伤元气,每致
变成慢惊之证。更有因吐泻既久,中气大虚,脾土衰弱,肝木乘虚而内生惊风者,名曰慢
脾风也。三者致病之因既不同,故所现之证
亦各异。急惊属阳,必有阳热有余等实象也;慢脾属阴,必有阴冷不足等虚象也。至于慢
惊初得之时,阴阳尚未过损,或因急惊传变而成,其中常有夹痰、夹热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