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
发布时间: 2022-11-19
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2006-10-42 40 42

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

天津中医学院张伯礼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在千百年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佳治疗模式--个体化治疗的先驱。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所追求的是临床疾病的诊疗方法都应该遵循充分的科学依据,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是它的主要研究内容。被认为是临床实践和决策不可替代的可靠方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比较两者的异同,借鉴循证医学方法,将提高中医学临床决策水准和诊疗水平,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临床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源于成书于秦汉时代的《内经》,其系统论述见于东汉时代的《伤寒论》。

  辨证论治内容具体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部分 辨证就是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来收集患者病因、病状、病性等信息,结合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饮食、禀赋等情况,依据不同的辨证纲领(八纲、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脏腑、气血、津液)的诊断;论治就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汗、和、下、吐、温、清、消、补等相应治疗法则,组方遣药予以施治。

  可见,辨证论治,既是中医的理论法则,又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方法,它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特色,也是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一般模式。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往往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去伪存真,脉症取舍的多层次分析、归纳,把握住疾病这一阶段的内在本质--"证候",明确病证诊断,确定治疗法则和处方用药。

  它遵循法从立本、以法统方、据方遣药的一般原则,又依据具体情况谨守病机,把握标本,相机权变,随证加减,进行灵活应用。

  因此说,辨证论治是既抓住疾病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又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作具体分析,并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的诊疗方法。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协调、具体情况具体处置,是辨证论治的精髓,也是WHO所推崇的21世纪最佳医疗模式--个体化治疗的先驱。

  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其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用。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指医生或政府的临床医疗决策建立在最佳科学实验结果的基础之上。

  实践循证医学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医生和患者的主动参与及两者紧密结合,循证医学的学术基础是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研究方法学。循证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寻找和评价临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及药物的科学证据。具体讲就是 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检索与此相关的文献;分析评价文献或作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获得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具有广泛的意义,它可以应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治疗、某种治疗方案、方法对某一疾病是否真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作用如何。尤其对新药的研究、开发和评价有重要影响。

  循证医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由经验治疗进步为科学治疗。以往我们对一种药物或一种疗法的评价,往往依靠医生的个人经验、药品说明书和主观的医学推理。如 一种中成药含有活血化瘀成份,就推论它对心血管病有效,虽然不乏成功的案例,但缺乏更充分的临床验证的依据。个人的实践和经验毕竟有限,如果很多医院,应用统一的标准,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大样本病例进行系统观察和评价,所得到的结果将是真实可靠的,这个结果将引导医生做出正确的决策,病人将得到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这就是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目的。如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压药。但经我国600家医院15018例患者观察,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评价,此药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联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衰),近期挽救生命6/1000人,远期达18/1000人。卡托普利对前壁梗塞、心率正常或偏快患者使用为宜。这种方法已推广应用,估计每年会使数万人获益。

  循证医学另一特点是评价某一药物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时,是以影响患者健康的重大事件,如死亡、梗塞、出血、心衰等为终点指标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观察。

  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心痛定的临床再评价。心痛定是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钙阻滞剂,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也无明显肝肾毒性。但经循证医学方法临床评价,却发现它有增加心肌梗塞的危险,剂量越高,使用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以往临床应用只看到它的降压作用和无明显肝肾毒性,而循证医学评价指标是远后效应和重大事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