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大学生集体把脉公共自行车
发布时间: 2022-11-19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独占风景,那么一年前杭州在全国范围内独创的公共自行车,更是成为了大街小巷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过,由于公共自行车的“炙手可热”,租车难,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如何才能让公共自行车运行得更加人性化,让“最后一公里”更加方便快捷,这是决策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近日,第十二届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举行,参赛者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出谋划策。

在浙江财经学院代表队眼里,要解决公共自行车运营面临的瓶颈,适当“开源”就是个不错的办法。由于公共自行车的车体本身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经过适当包装,就能成为许多商家的移动广告牌。“公共自行车方便、环保,代表着杭州的品质生活,老百姓自然对它心存好感。”代表们说,从心理学上讲,在这块“金字招牌”上做广告,品牌形象就能得到提升,广告效应自然不可低估。

发现了问题,必然要先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参赛队提出 建立与用户信用体系挂钩的网上订车系统,解决“借车难、还车难”问题。他们的意见是,利用便捷的网络,允许市民用标示自己真实身份的账号(如租车卡的编号、身份证号等)登录公共自行车网上预订系统,提前输入预订信息(比如到哪一站,什么时候要用等)。如果用户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去特定站点取车,这样就会造成公共资源的闲置,那么他就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如果不良的借车记录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将被取消网上订车的资格;相反,如果用户一直守约,在以后的预订中,将享有一定的优先权。

大学生们的意见到底有没有用,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利强最清楚。他说,思维活跃是大学生的特点,因此一些新颖的观点还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主办,主要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管理问题的思考探索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拉近大学生与企业的距离,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