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关全局CIO如何把脉项目验收关
发布时间: 2022-11-19

  CIO时常听到这句业界常言――“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  其实何止ERP如此,即是中小型的IT项目如OA、CRM等,其成功率也不足55%,客户满意率不到30%,有不少项目照样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工程。  为何不少IT项目成了“鸡肋工程”甚至变成“烂尾工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后一个关――“验收”疏忽大意,没有把关好,前功尽弃,败走麦城。对此,作为企业信息官的CIO,负有重要责任。  众所周知,IT项目的实施,一般包括6个阶段,即项目的选型、培训、业务流程重组、基础数据整理、会议室试点、切换等,然而在系统切换后,参与项目实施的人员和CIO常都会松下一口气,以为大功告成,高枕无忧,但此时CIO往往没有料到,紧接着的还有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就是项目的验收。  所谓验收就是对整个软件开发、建设项目的结果的综合评价,是软件系统交付使用前对项目进行评估、认定和总结的过程,包括费用、质量、服务等多个方面,包括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业务流程重组的有效性、生产运作的效率等方面的一个评估,也是对IT项目范围的再确认。IT项目验收主要是通过对项目全面测试性检验,找出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最后的修正、完善,以使项目保质保量最终交付到用户单位每个使用人员手中。  可以说,验收是IT项目最后关键的环节,它是对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软件的可交付性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也关系到IT项目能否平滑顺利步入运营期、为企业创造效益,软件开发服务商能否实现收益标志之一。因此CIO必须高度重视,万莫轻视。  比如ERP项目,由于其软件的复杂性、规模性,CIO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它多变的需求定义、选型、个性化解决方案,却轻视了项目的验收工作,而验收需要大量数据测试、自定义扩展、长时间运行等后才能明辨优劣、成效,但是由于供需双方受种种原因的影响急需“结账”,从而使项目验收从时间、内容、范围、数量、人员等投入均显不足,而且由于多数信息化项目的验收评估标准难以具体量化,常使验收常流于形式,最终使实施结果不佳。还有,一些用户单位CIO以为项目实施工作做好了,系统跑起来了,文档移交了,开发商确认了,还有什么必要大动干戈做验收?这些想法、做法,源于对验收的目的、流程、方法和意义缺乏认识,造成一个个延期工程、半生不熟项目或烂尾工程。  把握项目验收的重点内容  可以说,验收事关项目能否善始善终,悠关全局的成败,那么CIO如何做好项目验收?从哪里重点把握?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一般而言,IT项目验收主要应包括验收准备、数据移植、系统测试、系统评估4个主要过程。  1、着手验收阶段的准备工作  当单位始要进入验收时,CIO应着手进行相应验收的准备工作――向软件开发商收取软件开发过程中各阶段性文档,包括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源程序代码、可供安装使用的系统安装程序、系统管理员手册、用户使用手册、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用户报告、数据移植计划及报告、系统上线计划及报告、用户意见书、验收申请等;然后对这些各类约定的技术文档和合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自查,要彻底了解系统目前完成的情况如何,是否已完成了与开发商达成的各项书面约定以及口头约定,没有完成的,如果是书面约定,准备采取什么策略去进一步完成等。  当然,此时CIO做一个详细的验收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用来作为验收阶段的工作指导,并组织管理层领导、业务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家成立项目验收委员会,负责对IT项目进行正式验收。  2、数据移植  如今不少企业都上了OA、CRM等系统,或淘汰老系统,在进行新系统(如ERP或PLM)建设并最终上线时,一般需要将旧系统的原始数据移植到新系统或调用企业原有的OA、CRM等系统内的数据时,则常需数据移植,此时CIO正好可籍此机会检验新系统的优劣、匹配性如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