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网络实名制把脉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一个月前,不少杭州网民开始“惊恐”地讨论起即将在当地施行的网络实名制,生怕“实名以后就没法在网上说真话”。一个月后,实施了20多天的杭州网络实名依旧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无论是传照片还是写博客,所谓的“实名”都丝毫未显现。网络实名制,这个中国法律词典中的“新生儿”,究竟能不能在杭州行得通,成了眼下国内上亿网民最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分别采访了网站、通信、社会学等相关专家,对网络实名这个“新生儿”进行了一番“会诊”。

  网络人士 对互联网影响有限

  作为国内知名度极高的网站,猫扑网在网民中的人气很足,近年来许多重大事件源头都是在该网站发布的,而最近影响颇大的“人肉搜索”也正是起源于猫扑。对于杭州此次推行的网络实名制,猫扑网互动中心产品运营负责人杜培源坦言难度颇高 “无论是从可行性还是成本方面考虑,要想在短期内实现网络实名制,难度都非常大。”

  身为一名资深网络人士,杜培源认为即使实施了实名制,对于网民的影响可能也较为有限,并不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没法说真话了”。“其实现在国内的网络,多多少少都已经有所限制,只是没有实名制所以大家感受不深,而且就目前国内网站的论坛和博客而言,自由度基本都是相对的,每个网站其实都有自己相应的游戏规则。一旦实施实名制,可能给网民带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变化,但这样的心理变化是可以去逐级适应的。毕竟表达意愿对于很多网民来说是一种必须的诉求。”

  杜培源还告诉记者,就目前论坛上的发言来看,偏激的言论虽然存在,但是比例很低 “绝大部分人还是实事求是的。从这一点来说,即使实名制,对于互联网的氛围影响应该还是比较有限的。”

  通信专家 操作执行难度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杭州的此次网络实名制,相关通信领域的专家也都持怀疑态度。

  上海通信管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尽管互联网的连入基本上已经实名化(通过电话或者其他方式都已经登记),但是上了网之后的实名制却仍然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支撑,这并不是靠一个地方立法就可以解决的。“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地域概念弱化,因此实名制必须是全网推行才能得以实现的。如果只有一个地方实行实名制的话,靠它管理遍布国内乃至全球的网民而言,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另外一方面,如果要求过于苛刻,那么有些公司企业甚至可能跑到外地租用服务器,这样也不会影响网民的访问。”

  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副秘书长李立律师则对此次《条例》中的提出了疑问 “法律规章贵在"明确",只有明确的规定,才能让大家有明确的行为预期。但是《条例》中有些概念诸如"恶意"、"人身攻击"、"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可能危害"等,都没有相对明细的界定,这些概念直接涉及到处罚或处理的内容,如果没有明细的界定,就等于给相关行政部门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不符合现代法治约束政府权力的精神。”

  社会学家 后台实名制更为可行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目前在我国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去年的"周老虎"事件,还是今年发生的"躲猫猫"事件、以及眼下被热议的杭州"飚车案",都体现了网络监督力量的强大,因此实名制的实施必须慎重。”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看来,与其让实名制仓促上马,不如可以学习韩国的经验,在适当的时候先试行“后台实名制”。

  “所谓"后台实名制",就是使用者在注册时要向网站的管理方递交真实的个人信息。但在参与网上讨论时,则不必使用自己的真名。一旦出现一些网络争端时,便可以通过对管理方的投诉,在查证后对侵犯他人权益者实施制裁。”胡教授以韩国最有名的博客型社区网站赛我网为例 “用户注册时必须进行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户的验证,所以那里99%的用户都是以真实身份出现的。而且,在韩国,网络数据库都由政府统一保存,并有相应的多部法律作为支撑。”

  胡守钧指出,在如今诸如校内网、开心网等红极一时的网站上,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是用真实姓名和真实照片注册的,并且已经形成了真实的人际关系,而一些知名的名人博客实际上也都是实名发表 “杭州推出网络实名制主观意图是好的,实名制的确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如何具体推进,仍然值得有关部门仔细研究和推敲,网络实名制的推行应当是有利于网络的规范管理、有利于网络的净化,但不能弱化网络的民意表达。”

  本报记者徐维欣袁祺

  事件回放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要求从今年5月1日起,发帖、写博、网游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条例》第19条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电子公告、网络游戏和其他即时通信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核功能,并如实登记向其申请开设上述服务的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博客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

  这是我国第一个要求“网络实名制”的地方性法规。但二十多天过去了,这部法律依旧被束之高阁,当地至今未采取实质性措施来推行“网络实名制”。(责任编辑 风语)[我来说两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