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发布时间: 2022-11-19


 (来源:中国经济网)北京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卫生和关注健康。

??? 在经历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严峻考验后,2008年奥运会,北京以平安、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城市形象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 近年来,北京市切实转变卫生工作观念,加快构建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积极探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铸就了“健康的奥运”、“健康的北京”。

??? 奥运会之后,北京留下的不仅是“鸟巢”、“水立方”,还有全民健康的理念、全民健康的行动、全民健康的幸福……

??? 让“全民医保”阳光照耀每一扇门窗,从制度上落实“得病有保障”

?

??? 家住朝阳区的郭新萍老人压根儿也没想到,自己一辈子没工作,也能享受到看病报销的待遇。

??? 那一天,郭新萍老人在去买菜的路上突然晕眩,摔倒在路边。路人将她送进附近的煤炭医院。以往,老人最怕得病,因为吃穿用都靠老伴每月1400元的退休金,这些钱可禁不住一场病!这次住院,因为有了“一老一小”,老人踏实多了:花了1.4万多元,大病医疗保险基金给她报销了近7000元。

??? 让老百姓竖大拇指的“一老一小”,是北京市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原无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每人每年缴纳300元后,超出1300元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可按60%比例报销,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最高可报销7万元;城镇户口家庭的学生和婴幼儿只需每人每年缴纳50元,其超出650元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可按70%比例报销,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最高可报销17万元。因此,北京市150万城镇户口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和30万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看病可报销。

???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北京确定了“保基本、全覆盖,先保险、再救助,逐步完善提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思路,要求从制度上实现医保全覆盖,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病无所医”的局面。“一老一小”政策出台,北京迈出了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步。?

??? 北京全民医保路线图绘自2001年。这年4月,《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开始实施。随后几年,北京将以个人名义委托存档人员纳入医保,对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进行了规定,出台“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制订大额医疗互助、社会医疗救助等制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 到“一老一小”政策出台前,北京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和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已约占到全市城镇户籍人口的75%。剩下25%的医保空白,主要是数字高达近200万的老人、学生、儿童,占到20%。而这部分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保费从何而来??

??? “重要的是设计一套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医保模式。”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欣庆说,以人为本,以公共财政为筹资主体建立弱势群体保障制度,这是制定“一老一小”政策的核心理念。

??? 为让更多“一老一小”得到更大实惠,一个个条款作了调整和完善:人群扩大了,一些非北京市户口的学生,包括父母一方有北京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等也可自愿选择参保;医保范围扩大了,孩子的医保不仅可以享受职工医保的保障范围,同时还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又解决了46种先天性疾病,增加了40种药品和90个诊疗项目……

??? 紧随“一老一小”政策之后,北京又于去年出台政策,规定全市47万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可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一年内累计最高报销达7万元,补上了北京医保最后一个5%的“缺口”。

??? 如果说,北京对城镇居民医保的完善属于“补缺”的话,那么,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则是基于城乡统筹要求的“扩面”。

??? 2003年,北京市建立新农合以来,由于筹资水平不高,2006年人均筹资仅130元,还只报销大病且报付率比较低。一些农民“小病拖、大病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有发生。有鉴于此,北京于2007年建立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决定至2010年,财政为参合农民每年增加补贴100元,2010年将达到520元。这意味着,到2010年,参加新农合的农民门诊看病平均可以报销40%,住院费用可以报65%,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 目前,北京城镇职工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有公费医疗制度,老人和孩子及劳动年龄内无业人员有大病医疗保险,农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率先确立医保制度全覆盖。

??? 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