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治未病健康工程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 2022-11-19

  记者从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一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未病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建立健全了治未病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示范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

  治未病最早见于中医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经过2000余年的实践发展,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当今医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

  治未病,以健康为目标,着眼于把握健康,防患于未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健康观和方法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必将有力地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必将更好地实现调整后的医学目的。

  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同时,确定了上海、广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市,开展区域性试点工作。

  研究制定了治未病科研规划,组织实施了一批研究项目。许多单位和专家学者以治未病为主题,围绕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治未病服务技术方法等,多学科、多角度开展研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的有关课题组,深入开展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研究,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结构化设计,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化的模块,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实现高起点、科学规范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基础。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一年来治未病健康工程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广大群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有了明显提高;行业内对治未病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开展治未病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建设模式基本形成,服务规范开始建立,服务数量明显增加;

  治未病科研推动初见成效,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内涵更加充实,服务技术方法不断丰富。王国强说,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是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给治未病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