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五禽戏是谁所创,真的有用么?
发布时间: 2022-11-19
网友回答

相关资料 关于五禽戏的源流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动物的奔跑和飞翔能力,古代人很羡慕,因为人做不到,于是就模仿动物的动作。《庄子》一书中提到过“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证明二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把模仿熊、鸟的动作运用到养生中去了。远古时期,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们得了很多病,通过模仿动物动作锻炼后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有文献记载。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导引图》中有男有女,姿势各不相同,有徒手锻炼的,也有拿器械的动作。这里有很多动作和五禽戏有关,证明华佗编创五禽戏也不是完全靠自己想出来的,也是继承前人的成果,进行发展创新的。华佗是外科医生,开刀后需要康复手段,作为一个医生可能会想到运用导引的方法,所以健身气功和医学应该有密切关系。最早用文字记载五禽戏的文献是西晋陈寿编纂的《三国志?华佗传》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j(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可惜没有留下与五禽戏动作相关的文字和图解。华佗后来被曹操杀掉,留下的资料是很少的。到了南北朝陶弘景的时候,他在《养性延命录》中对五禽戏用文字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但是,具体操作难度较大。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以图文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五禽戏的练习方法。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历史的依据。2001年10月,积极继承、创编气功新功法的活动稳妥地启动了,这是我国气功史上的第一次政府行为――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的工作被列为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之一。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将此课题纳入总局管理科研课题,群体司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予以资助,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底,中心面向全国20所具有气功教学和科研实力的体育、中医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了公开招标。共有15个单位申报了17项科研课题,涉及研究人员近20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占60%以上,充分体现出广大科研工作者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支持。2002年2月,在北京举行了编创健身新功法科研课题竞标会。经过激烈角逐和严格评审,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和首都体育学院申请的具有历史悠久、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且具有品牌效应的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和六字诀等4个功法的研究课题中标。其中,4个子课题《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工作由北京体育大学承担,《健身气功?易筋经》由武汉体育学院承担,《健身气功?六字诀》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和首都体育学院承担,《健身气功?五禽戏》由上海体育学院承担。就拿五禽戏的编创来说。五禽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到东汉时期,由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编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气功功法。上海体育学院承担了编创《健身气功?五禽戏》的任务后,由长期从事气功导引、武术健身、运动生理、心理、运动医学、中医养生教学和科研的专家教授领衔,数十位博士、硕士参与成立了编创五禽戏新功法课题组,对五禽戏功法进行了挖掘、整理、研究。他们专程到华佗的故乡安徽毫州市,寻访了华佗故居华祖庵,查阅了华祖庵中关于华佗与五禽戏相关的文献资料,又与全国五、六家不同流派的五禽戏的代表人物举办了观摩研讨,召开了数次的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反复推敲、试练、修改,按照传统五禽戏的风格、特点,博采众家之长,编创出功理科学、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简便易学、健康安全、效果显著的五禽戏新功法。新功法在动作数量上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记载的10个动作,每戏2动。全套动作起止约为15分钟,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仍为虎、鹿、熊、猿、鸟。考虑到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的健身理念,结合形体美学、人体运动学,新功法在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方面,力求蕴含五禽神韵,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经过对323名年龄为50--75岁的中老年群众教学试验,跟踪测试3个月,表明《健身气功?五禽戏》具有积极的健身效应,习练者心血管机能、呼吸机能明显改善,握力与练习前有明显提高;体力、关节灵活度有所改善,精神状态、自信心有所增强和提高。

回答者 liuaixiang-发消息100|2008-03-1516 13回答者 米奇妙妙屋-发消息90|2008-03-1515 46回答者 传奇世界-发消息100|2008-03-1515 5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