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中医特色的传统运动养生方法
发布时间: 2022-11-19

祖国医学的发展,促进了运动养生方法的不断完善在千百年的医疗保健实践中,古人总结和发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运动养生方法,运动肢体以练形,呼吸吐纳以练气,调摄精神以练意,不仅适用于健康人,也适用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

1.气功通过自身调摄,主动地练意和练气,从而达到自我身心锻炼的一种运动形式。在古代,气功亦被称为“导引”、“吐纳”、“行气”、“禅定”等等。“气功”一词,首见于晋代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书中有“气功阐微”的记载。然而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未流传,直至现代才被广泛使用。气功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气”为动力,在人静和放松状态下调身、调息、调心,从而引起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修复和自我建设。气功的形式分动功和峥功。动功如 自发五触动功,郭林新气功,鹤翔桩气功 静功如内养功、无极式站功、强壮功等等。在功用上,气功可分为以健身为主的内壮功和用以治病为主的保健功。此外,练功时体内气的运动状态可分为“潜气内转”的内气功和“运气外达”的外气功等。

气功的医疗作用是通过练形和练意来实现的,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真气察受于先天之精,发源于肾及命门,匿藏于脐下“丹田”部位,并不断接受后天水谷之精气的滋养。先天、后天之精气合化生神,故精、气、神是核个生命活动的象征。通过气功调身、调息、调心,所谓“三调”可涵养人体的真气使之慧充、会聚、盈溢于“丹田”,并循经络系统流行于脏腑及周身,从而带动人体之精气,使元气充足则可旺神,而“积神生气”,“积气又可化精”。这就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道理,即可达到保精、益气、全神的更高境界。

气功,必备调身、调息、调心三个要素。调身是指调整体位和躯干、四肢、五官的姿势,使身体处于端正、放松和易于耐久的体位。调息是指调整呼吸,练功时一般采用自然呼吸,亦有采用逆呼吸(腹式呼吸)及胎息(丹田呼吸)者。调心即诱导人的意念入静,通过采用放松、数息或意守法。调身,调心和调息在练功时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气功用途广泛,不仅对健康者有保健之功,而且对各种慢性病以及恢复期康复患者也有一定的医疗作用。现将目前最常用的几种气功简介如下

(l)放松功。放松功是以调心为主的一种静功,它通过调整姿势、调节呼吸,达到聚精会神、和畅气血的目的。放松功通常采用侧卧位或平坐位。练功前宜先作叩齿、搅海、摩腹等3节保健功以配合入静。练功时,练功者要随着呼吸默想有次序、有节奏的依次放松自身的各个部位,使机体达到自然、轻松、舒适的境地。练功后应再作7节整理保健功,即浴面、鸣鼓、左顾右盼、左右托天、揉膝、揉腰、攀足拍腿等,使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环境。

放松功有聚精会神、活跃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对健康人来讲,可以增强体质、防病健身,对高血压、胃肠病、青光眼、哮喘以及神经衰弱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内养功。内养功是调息为主的一种静功,锻炼时通常以侧卧为主,辅以坐位或仰卧位。在保持精神与机体松弛的状态下,用意念导引进行不同种类的呼吸锻炼,使腹腔内压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加速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此种功法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有显著作用。练功前及练功后做准备及整理运动,同时放松。内养功适用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炎肺结核高血压、慢性肠炎、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症。

(3)强壮功。在自然舒适的体位下,通过调整呼吸、意守、入静以达到强壮机体的一种静功叫强壮功。强壮功通常采用以下几种体位,即单盘式、双盘式、自然盘膝以及站式。练功时,呼吸要自然,要随着练功的进展,由细缓至顺畅、深长,然后意守呼吸,“意气合一”以一念代万念并逐渐入静,从而进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忘我的最佳状态,并将这种睁态维持30一4O分钟,然后收功。强壮功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独到之处。

(4)站桩功。站桩功又名初级功,是从武术的基础功夫―站桩演变而来,是一种形、神同练的静气功。练习站桩功不仅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还能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对保健强身和防治多种慢性病有较好的疗效。

此功以站式为主,根据上肢和下肢的姿势及体位的高低可分为基本式(双重式、单重式)、休息式(插兜式、贴腰式)、高位式、中位式和低位式。初学者宜先练双重基本式,不要把几种的不同功夫混杂在一起,以免产生流弊。

练功前要排净二便,松衣宽带,练功时要双脚平均着力,如树生根,如苍松屹立。腰脊竖直,舒松挺拔,要注意保持连续性静力紧张状态.不强调呼吸和意守,任其自然,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系统的新陈代谢。每日练功2一3次,开始每次3一5分钟左右,然后逐步达到40分钟左右。练功后要缓缓作好收功动作,双膝慢慢仲直

本文共2页,第[1][2]页

关键字 运动气功上一篇 运动与出汗下一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