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产业激活“当归之乡”
发布时间: 2022-11-19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美誉,商贾云集,商贸活跃。这里盛产当归、红芪、党参等名贵中药材,尤以“岷归”驰名中外。近年来,岷县打破传统的药材贸易格局,不断探索、规范当归种植基地,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中药新产品新品种,使传统药材贸易逐步迈向深加工、链条化产业之路。而在未来几年兰渝铁路开通后,使这个中药材大县将融入省城“两小时经济圈”,并汇入西南交通大动脉启动之下的快速经济列车,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特色产业打破传统

  穿过木寨岭隧道,当汽车缓缓进入岷县县城后,美丽的洮河南岸,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正在崛起。这里,正是中国著名当归之乡―――岷县县城所在地。这座偏远的甘肃南部农业城市,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历史机遇面前,正以崭新的面貌为世人瞩目。

  岷县特有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这里成为闻名全国的当归、黄芪等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后,该县的中药材曾经每年给国家带来数亿元的出口收入,但由于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药材产业经受了多方面的考验。对此,岷县历届政府多方探索,寻找发展对策,近年来,作为该县龙头产业的中药材产业,再次焕发生机。

  岷县种植当归等中药材,历史悠久,也是当地老百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为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岷县积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项目保协会、创建基地办协会、龙头企业带协会、政府引导建协会等措施,使全县中药材协会发展到33个,健全服务体系。特别是岷县当归博物馆、当归产业协会、当归研发中心和中国当归城网站的正式建成运营,为岷县逐步建立起中药材科技服务体系,攻克中药材种植加工领域的技术难关,提高中药材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岷县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中介牵头、农户参与积极构建企业和生产农户利益共同体,狠抓药材订单落实,有效解决了药农的后顾之忧和企业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

  2006年,顺兴和、金当归、永康泰等当地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协会+农户”的形式,共落实中药材订单8.9万亩,占全县药材种植面积的35%。今年,岷县又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兰州大得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以及县内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十里、清水、西寨、梅川等乡镇的中药材基地建设,目前已落实以当归为主的GAP基地5000多亩。

  按照“把岷县建成西北乃至全国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的定位标准,目前该县共建设了各类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28个。其中,当归城中药材交易中心自2006年运行以来,每天药材交易额达30多万元。此外,该县还在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设立了办事处,和许多外商建立了业务往来。

  这些中药材基地的建设和各种营销渠道的畅通,打破了多年来岷县中药产销传统思维、管理引导封闭的格局,使中药材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特点、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以销定产”的新路子。

  携手打造“岷归”品牌

  近年来,岷县在充分发掘传统中药的同时,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中药新产品新品种,加快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改造、更新和升级,加强中药材和中成药的产业化基础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为鼓励和支持中药材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2005年岷县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已经顺利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当归

  GAP基地认证,岷县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中药制剂生产线通过GMP认证,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当归浓缩丸、丹参冲剂、止咳冲剂等准字号国药21个品牌,研发出的微孔草油胶囊、美丽女人、西部男人等新药品、保健品也投入批量生产并进入市场,特别是生产的浓缩当归丸已收载国家标准;2005年岷县医药公司通过了国家药品GSP认证。

  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按照“基地片带化、生产标准化、加工规范化、销售市场化”的思路,岷县大力实施“药材立县”战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基地、抓项目、促产业,开发出以“岷归”为龙头,红芪、黄芪、党参等30多种药材齐头并进的中药材产业化生产格局,使中药材成了强县富民的支柱。目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共25.09万亩,产量达4.5万吨。据统计,该县年出口“岷归”22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量的90%以上,在国内也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岷县已成为全国中药材种植大县。[1]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