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法简介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药用法简介
--08-07-0815 08 37来源 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榨渣取汁 汤剂煎减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掖。其次,已经溶入药掖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分容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

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人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1.先煎如磁石、牡蜕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J1乌、附于等药因其毒烈性经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2.后下如薄荷、白豆寇、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3.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于、茸茁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筹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人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侥,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6.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四、眼药方法

口眼,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口眼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

(一)服药时间

迢时眼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扬液本草》说 “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眼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饭前,胃中亦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遣疾病的药物宜饭前眼用。因饭能服用,有利于药物97312348 评论加载中...loading...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