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2-11-19
文章内容 7一,)1998年12月第21卷第4期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21.04"07?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文昌凡何忠莲(成都'医药大学成都6175 )/2+3摘要为探讨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通过对中药制剂,剂量,给药途径,服药时间等方面的应用分析,说明中药功效受用药方法的影响.用药方法的不同,药物功效则发生变化.要保证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关键词主茁中药越电盎童鳖药堡焦.用一苎立盛_.中图分类号243 932药物的功效是临床辨证用药的主要依据.但在辨证之后单根据药物的功效用药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用药方法,并了解用药方法与功效的关系,扬长避短,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保证疗效.因此,探讨用药方法与功效的关系,无疑对于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用药方法包括制剂,剂量,给药方法,服药时间等方面,笔者将从这几方面讨论用药方法与功效的关系.制剂与功效的关系1.1剂型与功效的关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必然要有相适宜的剂型,以确保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便于药物的使用,才能发挥药效.若剂型改变,药物功效则发生不同的变化.(1)剂型不同,药物作用有强弱差异.同一种药物,剂型的改变,可导致有效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影响药物功效.如麦芽消食的有效成分为淀粉酶,不耐高温,多作为丸散剂用.着作汤剂,经加热煎煮,酶的活性破坏,其消化淀粉的效力仅相当于散剂的三分之一.甘遂逐水的有效成分为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树脂样物,一般只宜作丸散剂服用,有效成分能在胃肠中吸收,发挥其泻下逐水作用.若作汤剂,有效成分不溶出,服用后很难发挥泻下作用雷丸的有效成分为一种蛋白酶(雷丸素),能分解虫体蛋白质,致使虫节破坏,从而起到杀虫作用.但蛋白酶不耐高温,只宜作丸散剂.若作汤剂,经加热至6℃左右有效成分即被破坏,疗效降低,甚至失效.(2)剂型不同,药物作用的性质改变.药物剂型的改变既可影响药性,又可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从而使功效发生变化.如半夏作汤剂,有镇吐作用,着用生半夏及低温处理的生半夏流浸膏,则出现催吐作用.枳实作汤剂口服,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作用,若制作成注射液滴注,则有明显升压作用.天花粉作为汤剂内服,能清热生津润肺,若制成针剂肌肉注射,可催产下胎.(3)剂型不同,药物奏效速度及持续时间不同.由于剂型本身的性质差异,故剂型改变,药物见效的快慢和持续的时间也随之而改变.传统剂型中,丸剂药物在胃肠中溃解缓慢,逐渐释放药性,奏效慢,作用持久.散剂药容易分解,成分稳定,便于贮存,较丸散剂奏效快.汤剂药物在胃肠粘膜中能较快吸收,入血液,不需要在胃肠中崩解和成分溶出的过程,较丸散剂奏效迅速.而汤剂与现代剂型中的气雾剂相比,又以气雾剂进入血液快,奏效更迅速.如华山参制成汤,片,气雾剂3种剂型,在其治喘息性气管炎的疗效观察中,以气雾剂见效最快,?8?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舅2卷疗效最佳,副作用.在治疗冠,,病,,绞痛的观察中,气雾剂1~2即能见效,胶囊奏效则需1~20,密丸则见效缓慢,作用持久.药物剂型对药物疗效具有重大的影响,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剂型的选择.《本经,云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 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人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21陶弘景亦云 "病有宜服丸,服散,服汤,服酒,服膏煎者,宜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_3李果也云 "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4说明药物剂型的制定,与疾病和药性有关.从药学的角度看,药物要选择相适应的剂型,主要是根据药物的性质,有效成分的特性而定的.药性不同,剂型选择也不同.如易溶于水的药物可作汤剂,而难溶于水的药物,加热有效成分易挥发,分解或破坏的药物,毒性猛烈的药物等,则不宜作汤剂,只宜作丸散剂服用,才能保证其药效.1.2制备方法与功效的关系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疗效的强弱与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量的多少有关,而药物的制备方法直接影响药物化学成分的有效量和生理活性.制备方法不当.药物功效常发生变化.如一些工艺不合理的板蓝根冲剂,既检测不出氨基酸,也测不出靛玉红,含氮量仅为优质量的7.4%,实际上是一杯糖水,起不到清热解毒的作用.黄芪提取液经醇沉后,具有药效作用的多糖几乎全部损失,黄芪甲甙亦损失明显,某些无机物成分,包括对生命活动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微量元素亦随沉淀而损失,极大地影响了黄芪的补益作用.山豆根内含苦参碱一甲基金雀花碱,具有毒性,其煎煮的时间越长,毒性越大.可见不合理的制备方法,不仅影响药物功效的发挥,而且还增加其毒性,对人体不利.因此,合理的制备方法对于药物功效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常根据不同剂型和药物的特性而制定,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制备方法.如汤剂的制备法不仅对煎药的器具,水质,水量,火候,煎药的时间,次数等有严格要求外,而且对一些药物还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含骨胶质的动物甲骨类药物,因骨胶质在常温下不溶于水,煎煮则需要较长时间加热,使其水解成为溶于水的胶原碎片,才能溶解于药汁中,发挥药效.矿物,贝壳类药煎煮,4需要将药物粉碎,增加药材的有效溶解表面,粉碎度越大,煎出量越多,药效越佳.含芳香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物,煎煮时间则不宜过长,以免芳香成分丧失,损失药性.降低药效.坚硬的根茎类及补益药,又宜久煎,便有效成分溶出,药力充足,保证药效.正如徐灵胎云 "煎药之法,晟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说明了煎煮方法的重要性.2用药剂量与功效的关系临床用药,无不涉及剂量,剂量与功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前人云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中医治病的巧处在量上."剂量适当,疗效可靠,剂量改变,药物功效即发生变化.(1)剂量不同,药物功效的强弱不同.& 冉雪峰医案)中云 "凡大病须用大药,药量得当力愈大而功愈伟."一般情况下剂量增大,药效增强.如牵牛子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川芎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