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河南盲人闯欧洲中医按摩被外国友人赞神奇
发布时间: 2022-11-19
【来源 河南日报网-大河报】

  18名河南籍盲人按摩师分别来自南阳、洛阳等地

  他们在瑞士为外国人进行按摩,给患者医治了病痛,传播了中医文化

  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18名河南籍盲人按摩师在瑞士打工

  “南阳市牛头按摩诊所老板、盲人按摩师牛志远到瑞士的一家按摩公司从事按摩工作,于昨日回国探亲。”12月19日上午,记者得到这一消息后来到位于南阳市建设中路的南阳市牛头按摩诊所,见到了这位特殊的按摩师。

  “我是2004年5月离开祖国的,与十多名河南籍盲人中医按摩师一道到瑞士中华健康中心做中医按摩医生。此次和我一起回来探亲的还有洛阳的张保军等几位盲人按摩师。”牛志远告诉记者。

  据悉,牛志远、张保军等工作的瑞士中华健康中心位于瑞士伯尔尼,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中医按摩医院,由华人汪培女士和瑞士人皮特夫妇共同开办。10年前,毕业于北京按摩学院的汪培在瑞士开了一家按摩店,店里只有一张床位,汪培当时是店里唯一的按摩师。经过10年发展,按摩生意越做越大。

  “我们公司聘请的中医按摩师都是在中国各地招聘的,公司现有的中医按摩师,有18人来自河南的洛阳、南阳、郑州等地,河南籍按摩师人数占该公司总人数的70%。而这18名中医按摩师,几乎都是河南针灸推拿学校毕业的学员。”汪培女士前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汪培说 “河南籍的中医按摩师普遍技术水平高、能吃苦、有个性、适应性强,这也是他们受到我们青睐的主要原因。他们在瑞士工作得很好,他们身残志不残,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的技术为外国朋友解除了痛苦,传播了中医文化。”

  神奇中医让他们到瑞士一展身手

  “身体健全的人出国打工都很不容易,我作为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能够到瑞士去发展,真是连做梦也想不到。能有今天,主要是沾了神奇中医文化的光!”牛志远说。

  牛志远曾是《大河报》的新闻人物――17岁因视网膜脱落而双目失明,但他自强不息,到河南针灸推拿学校学习,用自己所学为病人解除痛苦,还开办按摩诊所为十多名盲人按摩师提供就业岗位,他还把自己的积蓄捐献给了南阳市人民公园,认养了两只丹顶鹤。本报曾以《一盲人认领两只丹顶鹤》为题对这位盲人按摩师进行报道。

  “我能去瑞士主要是由于刘成老师的引荐。刘成老师是南阳人,也是个盲人,曾是河南针灸推拿学校的老师。1999年,他接受了瑞士中华健康中心的聘请,在该公司一待就是几年。2002年,探亲回到南阳的刘成老师劝我到瑞士去发展,他亲自试验了我的按摩手法后说 ‘你的手法柔和、深透,技术符合条件。’于是就将我带到了北京国际饭店,让汪培进行面试。汪培告诉我,必须符合几个条件 三年制中医按摩学校毕业,有一定实践经验,医师以上职称,符合出国其他条件。经过面试,我完全符合条件。”牛志远如是说。

  已经65岁的刘成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国外对我们的中医很崇拜,他们喜欢物理疗法、自然疗法和绿色疗法。因此,中医在国外比较吃香,但是按摩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职称。几年来,我推荐到瑞士中华健康中心的学生就有15个人。”

  国外生活残疾人处处受到尊重

  “不懂外语又没有出过国,更不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盲人在外国工作和生活是不是比较困难?”

  面对记者的提问,牛志远笑了笑说 “这方面其实问题并不大。2004年5月26日,我一个人从北京出发,坐飞机到瑞士。因飞机途中需要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转机,办转签证手续,我十分担心,自己既看不见又听不懂,万一迷路了可怎么办?但是一上飞机,我就安心了,因为给我提供的是特别服务。登机后,有一位特服空姐专门为我服务。到了法兰克福机场,飞机上的服务员又将我交给了机场的特服人员。她用残疾人车推着我,为我办理转签手续,比普通乘客还顺利,然后再护送我上飞往瑞士苏黎世的客机,交给客机上的特服空姐。整个特服都是免费的。”“国外客机上的特服空姐都不懂中文,但她们很温柔地用食品和饮料轻轻地碰一下我的手,我就知道她们是在询问我吃什么或喝什么。我在上机前就学了一个‘卫生间’的外语单词,怕急着去卫生间时她们听不懂。如果飞机上遇到懂外语的中国人就方便得多,他们都会主动地帮我翻译。”

  “瑞士中华健康中心的汪培女士、皮特先生对我们盲人特别好,他们特意给我们配备了翻译,解决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语言不通的问题。他们还给我们聘请了中国厨师,给我们做中国饭,我们想吃得鸡腿、肘子、大米、面条,在这里都吃得到。汪培的女儿丽丽只有15岁,刚上初中就学会了德语、英语、汉语,她对我们特别好,经常给我们做翻译,帮助我们打扫卫生。她说 ‘帮助你们我很快乐!’”

  张保军和牛志远的感觉一样。他说 “在国外生活的1年半时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外国人对残疾人的尊重。不管是来治疗的患者,还是大街上遇到的路人,只要大家知道我们是残疾人,都会愉快地帮助我们。记得有一次老板带我们出去旅游,开车的司机一听说车上坐的全是来自中国的残疾人,他高兴地说,今天他做了一件大好事!”

  中医按摩外国友人纷纷称赞神奇

  “来瑞士中华健康中心按摩的外国朋友遍布全世界,以瑞士、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为最多。以前外国人有病,都是西医,吃西药、打针、做手术。他们不知道中药、推拿按摩、针灸是怎么回事。我们给他按摩,他感到很奇怪,并不停地问我们 ‘我患的是腰痛病,你怎么按摩我的脚和手?’我们就给他讲解中医的脉络相通的理论,讲解推拿――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张保军说。

  “有个瑞士的先生,他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疼得厉害,西医大夫建议他做手术。他没有做,来到我们公司。我让他躺在床上,做了一个‘搬法’,他的病痛顿时消失。他通过翻译告诉我 ‘中国按摩大夫最了不起,中医按摩很神奇!’”

  张保军说 “有一个瑞士老太太,由于经络不通,她的双手经常不停地颤抖。到我们公司之后,我给她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推拿按摩,她的病很快好了,双手也不再颤抖了。离开驾驶室多年的她,又开上了汽车。她高兴地夸中医很神奇,夸我是神医!说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非要拉着我合影留念。”

  牛志远珍藏的一个笔记本上,有各国朋友的留言,都是夸中医按摩师的技术和神奇的中医文化。牛志远说 “虽然我一句也看不懂,但我会永久地珍藏下去。”

  “我们在瑞士推广中医文化,已经在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每年,我们都要给当地市民进行免费义诊,宣传中医文化。我们还借助在欧洲举办医学博览会的时机,扩大中医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按摩师们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不仅为当地病人诊治疾病,还办了个培训班,我们每个按摩师都是培训班里的指导老师。目前,来自瑞士、德国、奥地利、法国的中医爱好者纷纷前来学习。学员们学习十分认真,总是缠着我们互相按摩一下,从中体会按摩手法。”

  有一个叫亚特的瑞士患者,患病之后话说不清、腿脚不便。牛志远给他治愈后,他心里特别高兴,一心想和牛志远交朋友,也想学习中医按摩。为了达到目的,他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汉语培训班,学习汉语,下课后利用电脑进行学习。现在,亚特已经能用简单的汉语与牛志远进行交流了。

  远在异国更让他们心系祖国

  “瑞士的伯尔尼是个国际化城市,我们在这里行医,说小了是在国外打工挣钱,说大了是弘扬中医文化。我们来一个人也好,十几个人也好,在外国人眼里,都是中国人。我们经常告诫自己 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我们只能给祖国争光,不能给祖国抹黑。我们要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外友人医治病痛,我们还要用我们的行动向外国人证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张保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激动。

  “不出国难以体会到祖国的分量,这次我们算是真正体会到了!”说起祖国,牛志远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 “祖国现在强大了,欧洲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旅游景点的介绍也是中、英、德3国文字;中国餐馆遍地都有,很多外国朋友争相品尝中国菜;客户们追逐着‘中国老外’谈生意――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十分自豪!”

  “在瑞士期间,我们每天都看中央4套的节目,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等大事,我们都能看到。国庆节,我们要播放庆祝歌曲、吃庆祝饭。当大家听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的歌曲时,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这首歌,我们在家听了很多遍,但是在异国他乡、在国庆节这天,听起来格外亲切。大家每天都在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富裕!”

  “我很想念祖国,想念河南的山山水水。我们想家的时候,就打电话、QQ聊天,我们经常用这些方式与亲人联系。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有一台手提电脑,都学会了音频上网,与我们的亲人互发照片,增进感情。”

  牛志远说 “离开家乡的时候,作家二月河送给我两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夺志,能是者为之强也!还有一句是 扶弱同伤,助弱如强,是社会及吾等公义私德所必具。到了瑞士后,我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今天也送给《大河报》的广大读者共勉。”

  □首席记者郭启朝文图

  赴瑞士打工的18名河南盲人按摩师与公司同事合影

  牛志远在瑞士为外国朋友做中医按摩


网页新闻音乐购物说吧
共找到1,191个相关新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