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利用艾条燃薰法进行病室空气消毒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2022-11-19

【关键词】艾条燃薰法

  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采用的病室消毒方法主要以紫外线为主,但是在消毒过程中存在着对人体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易形成消毒死角等弊病。为了探讨一种经济实用且安全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根据中草药可将空气微生物杀灭的作用原理,笔者在2005年10月~2006年5月对病室(血液、肾脏病区)采用艾条熏蒸对空气进行消毒,并将其与紫外线消毒方法比较,进行菌落数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1)苏州姑苏艾绒厂生产的药艾条,长20cm,直径1.5cm,重量约25g;(2)紫外线采用ZXC-Ⅱ型紫外线消毒车。

  1.2区域的选择以上海市中医医院血液、肾脏病区Ⅲ类环境为对象。室内面积应大于15m2,小于30m2,室温为20℃~30℃,湿度60%~80%。

  1.3消毒方法(1)艾条燃薰方法 消毒时关闭病室,减少空气流通。将两根艾条插入小盘孔内,同时点燃,燃薰时间1h。(2)紫外线照射法 照射时关闭门窗,停止走动,人不得入内,照射1h。

  1.4样本采集及培养方法

  1.4.1样本采集分别对艾条组及紫外线组未消毒、消毒60min后采样,将9cm直径的普通琼脂平板放在采样点暴露5min送培养。平板放置与地面垂直,高150cm,两端各距离墙脚1m处取一点。室内面积虽小于30m2,但为了更好地观察消毒后病室菌落计数,设东、南、西、北、中五点,艾条组30例,紫外线组30例。

  1.4.2培养方法在35℃培养箱中放置48h后,观察菌落计数。

  1.5观察指标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N为细菌菌落数,A为平皿面积(cm2),T为平皿放置时间(min)]。根据测得的菌落计数对应相应的范围值统计样本个数。

  1.6统计学方法整个试验完成后统计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显著性标准α=0.05。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1艾条熏蒸前后病室菌落计数比较见表1。

  2.2两种方法消毒60min后菌落计数比较见表2。

  表1中的监测结果显示,艾条熏蒸前后病室空气菌落计数比较P<0.05,消毒差异有显著意义;表2监测结果显示,经过艾条熏蒸消毒60min后室内空气质量符合Ⅰ类区域(菌落数≤10cfu/m3)占33.3%,符合Ⅱ类区域(菌落数≤200cfu/m3)占80.0%,符合Ⅲ类区域(菌落数≤500cfu/m3)占96.7%;经过紫外线照射消毒60min后室内空气质量符合Ⅰ类区域占46.7%,符合Ⅱ类区域占83.3%,符合Ⅲ区域占96.7%。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均有明显的消毒杀菌作用。

  表1艾条熏蒸病室前后效果比较(略)

  注 经χ2检验,P<0.05

  表2艾条与紫外线消毒60min后菌落计数比较(略)

  注 经χ2检验,P>0.05

目前我国医院病室空气消毒以紫外线消毒为主,虽消毒后细菌的消亡率达到99.00%,但是在消毒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弊病,如肾功能不全、红斑性狼疮、皮肤对紫外线敏感者等均不能接触紫外线,而且紫外线消毒对人体皮肤、黏膜、眼睛均可产生刺激作用,其产生的特殊臭氧味,患者难以接受,在消毒过程中因不易穿透灰尘、玻璃,易形成消毒死角。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产生于我国中部各省、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如连枝割下,晒干捣绒,供作艾条[1]。《中药大辞典》中记载 艾叶烟熏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铜绿假单孢杆菌有显著的灭菌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而优于紫外线及乳酸的消毒[2]。研究表明艾条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如 石膏样毛癣菌、黄癣菌等。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载 “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青气”。古代民间人们就因艾叶气味芳香、易燃,以其来避邪驱瘴。

  通过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两种室内空气消毒的比较,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均有明显的消毒杀菌作用,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艾条对皮肤、黏膜、眼睛等无刺激作用,同时艾条作为一种烟雾消毒剂,其产生的烟雾状气体可扩散到室内各个空间,消毒

百度中搜索 利用艾条燃薰法进行病室空气消毒的研究
谷歌中搜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