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 2022-11-19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特征。西医根据黄疸发生的机理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三类,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

  1、病因病机

  形成黄疸的病理因素,主要是湿。《金匮要略》记载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

  (1)外感湿热疫毒,暑湿当令,或因湿热之邪偏盛,从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而发病。或因湿热挟时邪疫毒,则其病势暴急,具有传染特点,表现热毒炽盛的严重现象,且预后差,又称急黄。

  (2)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寒凉生冷,或饥饱不度、酗酒,劳倦太过,均可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从而表现为目黄、肤黄、小便黄的黄疸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个体素质的差异,表现为湿热和寒湿两个方面。若因湿热所伤,或素体胃热偏盛,则湿从热化,湿热相交,由脾胃而熏蒸肝胆,胆热液泄,表现为阳黄证候。若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则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致使中阳不振,脾气壅遏不运,胆汁为湿所用,表现为阴黄证。

  (3)积聚日久,胆汁外溢发生黄疸。

  (4)内伤不足,脾虚气亏,血败而不华色,可发生黄疸。

  2、辩证论治

  黄疸的辩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多选化湿邪,利小便之法。

  (1)阳黄

  ①热重于湿

  证候,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腹部胀满,心中懊恼,恶心,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主方。

  ②湿重于热

  证候,黄色不如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口中粘腻,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滑或滑缓。

  治法。

  方药。

  (2)急黄,传入营血,内陷心肝。

  证候,黄疸急速加深,身面均黄,黄色如金,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神昏谵语,或有痉厥。邪入阴血,则见鼻衄、齿衄、呕血、便血、或身有瘀斑等;可有腹水,嗜睡昏迷,舌质红降,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凉血开窍。

  主方、黄连解毒汤。

  (3)阴黄

  证候,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纳少,脘闷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化寒湿。

  主方。

  3、辩证施护

  (1)阳黄证

  ①热重于湿者,喜凉恶热,居室应偏凉爽。但湿属阴邪,得寒则聚,故湿重于热者,以偏热为宜。

  ②病室要求整洁、空气新鲜。病床单位干燥平整,及时更换被汗水染湿的衣被。

  ③患者应多卧床休息,重症应绝对卧应床,直至黄疸基本消退,方可逐步起床活动。

  ④阳黄患者多具传染性,其中少数不传染(例如发热,右上腹痛,皮肤巩膜有黄染,大便色白者),要根据确诊后是否隔离。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消化疲乏隔离制度,按时消毒餐具、衣物和居室。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

  ⑤阳黄患者,黄疸易消退,食欲随之恢复,胆脾胃功能仍较虚弱,故应适当控制,逐渐增加食量,切勿恣食。并注意随着病情的好转增加营养,如瘦肉、禽、蛋类和西瓜、冬瓜、白菜、芹菜、莴苣、番茄、雪梨、柑橘、藕等水果蔬菜。食欲差者,给予山楂、菠萝、萝卜等食品开胃、助消化。

  (2)急黄证

  ①因病情凶险多变,随时都可能进行抢救,故应住单人房间,严密观察并保持病室内外安静,阳光柔和。

  ②密切观察病情,如黄疸色泽的深浅,体温变化,呼吸情况及精神神经等方面的特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病情记录与抢救前的准备工作。

  ③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④烦躁不安或精神失常者,应加床档,派专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⑤注意患者二便情况,观察有无腹水和出血情况,如有上述病情,应参照有关病证护理法护理。

  ⑥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不思饮食等症状,补充营养以静脉输入葡萄为主,可给予随意流质,强迫患者进食,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进食量。

  ⑦待病情减轻并稳定后,再慎重、缓慢地增加活动量,以免复发。

  (3)阴黄证

  ①阴黄多属阳虚、喜热恶寒,故病室、饮食及中药以偏热为宜。

  ②患者体弱无力,以静卧为好,应嘱其不可多下床活动。如症状较轻,只要患者无劳累感,不必限制过严。

  ③患者常有水湿积聚,而成水臌之虞,故饮食以清淡素净为佳,忌油腻,慎用荤腥,不宜饮酒,少食汤汁之类食物,以软食为佳。

  ④然患者正气虚弱,需要滋补。当病情逐渐好,食欲转佳,食后能消时,可适当选择鱼、肉、蛋、禽之品,以护养正气,驱邪外出。并可食用扁豆、红枣、莲子、豆刺品、牛乳等有补中益气作用的食物。

  ⑤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因皮肤瘙痒而抓伤破损,必要时可涂止痒剂。

  4、养生指导

  (1)如系传染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在未完全治愈前,仍需注意与家人隔离,以免传染他人。

  (2)如系慢性疾病引起的黄疸,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3)注意生活规律,饮食卫生和饮食调理,不可劳累过度,仍需保证休息。

  (4)保持心情舒畅,勿气恼忧思。

  

(编辑 xyw)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