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发热
发布时间: 2022-11-19

  恶寒发热是病人在发热的同时,必伴有怕冷的感觉,其程度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犹不能解其寒。

  恶寒发热是外感表证的主证,如六经辨证中的太阳病,卫气营血辨证中的卫分证,三焦辨证中的上焦证,均可见此。

  《素问。刺热篇》 “肺热病者……恶风寒,舌上黄,身热”《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故在外感病中,风寒、暑、湿、燥、火、温毒等淫邪侵袭机体,外犯肌表,损伤卫阳之气,卫阳失其温分肉的作用则恶寒;体内正气(阳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郁于肌表,不得外出则热。因此,有一分恶寒发热,便有一分表证。

  「常见证候」

  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兼有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多发于冬季。

  风热犯肺,发热重,恶寒轻,微汗出,头痛,咽红,口干,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多发于春季。

  风湿客表,身体困重,头胀如裹,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濡数,多发交秋之季。

  太阳中风,自汗,脉浮缓,发于冬春二季。

  太阳伤暑,兼有身重疼痛,脉弦细或芤迟,多发夏暑之季。如《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所说 “太阳中喝,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

  暑温暑兼寒湿,身形拘急,兼有头痛,无汗,苔腻,发于夏季。

  湿温湿遏卫气,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兼有头身重痛,胸闷不饥,面淡黄,苔白腻,肪濡数,多发于夏末雨湿之季。

  温燥,发热重兼头痛,少汗,咳嗽,痰少而粘,鼻燥咽干,口渴,舌红苔白,右脉数大,多发于秋季。

  凉燥,发热轻,兼头微痛,无汗,咳嗽,痰少而稀,鼻塞流涕,咽干唇燥,苔白而干,脉弦,多发于秋季。

  伏暑,兼头痛无汗,心烦口渴,尿短赤,胸闷,苔腻,脉濡数,起病较急,发于秋冬二季。如《温病条辨》所说 “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虽在冬月,犹为太阴伏暑也。”

  冬温初起,发热重,兼有头痛无汗,口渴,咳嗽气逆,苔薄黄,脉数,发于冬季。

  风水,兼有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肢节酸重,小便不利,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多发冬春两季。

  肺初起,恶寒发热,重则寒战,兼咳嗽,痰多而粘,胸痛,咳时尤甚,继之咳吐脓痰腥臭,口干,鼻燥。

  烂喉痧,兼头痛身楚,咽喉红肿疼痛,或有点糜烂,肌肤隐有丹痧,舌红,苔白而干,脉浮数,多发冬春两季。

  肠初起,重则寒战,兼有少腹痛,拘急拒按,痛连右足,屈伸不利,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疮痈初起,局部皮肤有红、肿、热、痛,兼有头晕,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白腻或薄黄,脉滑数。

  

(编辑 xyw)

微信